九百七十六斤!九百七十六斤!
康熙顧不得渾身的泥土,詢問江晨:“望軒,這番薯可都能保持這樣的產量?”
雖然已經在農莊試種過兩年,但再一次見識番薯的產量,江晨還是會為此感到震撼,要是能推廣天下,又能避免多少戶人家家破人亡?
“回皇上,奴才試著種植兩年,產量皆穩定在九百斤以上,不過這是農莊所有人全心全意伺候,又再加上沒有斷過施肥澆水的緣故。要是比較貧瘠的土壤,能收獲八百斤已經算是高產了。”
貧瘠的土地都能有八百斤,這還不夠嗎?這哪里是土疙瘩,這分明是金疙瘩啊!
康熙像是確認一樣,再一次撿起了一顆紅薯反復觀察,生怕這東西一個閉眼就消失了。
手里握著番薯,康熙打算給江晨賞賜,“望軒,此次你功不可沒,不知道想要什么獎勵呀?”
江晨并不覺得自己有多大的功勞,番薯是陳家祖先從海外九死一生帶回來的,自己能碰到番薯也是陳家子孫遵循祖訓推廣番薯,哪怕沒有自己,番薯也會被朝廷注意,實在擔不起功勞二字。
心里這樣想著,江晨也如實說出口,“番薯此物非奴才發現的,也非奴才種植推廣的,這些都是陳家子弟數輩不忘初心努力的結果,就算沒有奴才,皇上如此慧眼,怎么會錯過這樣的神物?”
康熙拍了拍江晨的肩膀,很是不滿他的謙虛,“陳家的功勞朕當然不會忘記,朕仔細閱讀江卿的奏折,其中在北方各地種植番薯的時間和產量,包括南方已經種植番薯地方的發展,總不能也是陳家做的吧?
望軒如此推脫,豈不是‘子貢拒金’?若不賞賜望軒,以后有其他人發現了新的高產作物又該如何處理?”
這里說的子貢拒金說的是《呂氏春秋》中記載的兩則小故事‘子貢拒金’和‘子路受牛’。
孔子七十二弟子中有兩名弟子,叫子貢和子路。子貢的的國家打了敗仗,子貢自己掏腰包贖回了不少人,卻拒絕了國家的獎勵;而子路呢?他見義勇為救了一位溺水的人,這人給了子路一頭牛作為感謝,子路欣然接受了。
孔子聽到自己兩位弟子的所作所為,不贊同子貢的做法,贊賞了子路的做法。為什么呢?你品行高尚,卻不能要求所有人都這樣,要是想要推行一種風氣,就要有所獎勵。
對應到江晨,就是如果江晨獻上這樣的作物都得不到什么獎勵,那同樣發現類似作物的人,就可能因為無利可圖而放棄向朝廷說明。
康熙都說到了這個份上,江晨只能應答,“如今所見的產量不過是農莊的,不過是邁出了第一步,應該等番薯成功推廣后在論功行賞。”
康熙無奈,別人要是有了這個功勞,恨不得立刻兌現,深怕以后有什么差錯,江晨可好,還要等一切塵埃落定,這都不知道幾年之后的事情了。
不過正是江晨這樣的作風,贏得了康熙的欣賞,朝中重臣沉迷黨政,絲毫不考慮民生民計,康熙雖然喜歡平衡朝堂,但也很是不滿官員忙著送禮站隊,不安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康熙又拍了拍江晨,假意責怪江晨:“你呀你!”
說完就拿著自己手中的番薯,問:“望軒可嘗過番薯的味道?咱們今日也嘗一嘗這番薯宴。”
江晨對這倒是研究不少,番薯要想推廣,除了產量,就要靠過硬的味道,所以這兩年,江晨也在不時地琢磨番薯的做法。
作為富含淀粉的植物,番薯做成番薯糕、番薯粉條是毫不費力,跟肉搭配在一起,吸收了肉的油膩,同樣是不出錯的食譜。番薯本身的微甜,搭配糖的甜也很般配。
就這樣,康熙先是品嘗了原汁原味的烤紅薯,對這種作物的推廣增添了幾分信心,這番薯只是簡單一烤,只吃本味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