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孫權終于出聲,選擇背叛大楚,與自己合作,司馬懿嘴角閃過一絲得意的笑容,接著開口說道:“兵馬是少了些,不過將軍在淮南經營多年,不可能一點根底都沒有吧?...
若是連這點本事都沒有,將軍想要成就大事,怕是難上加難啊!”
聽到司馬懿語氣略帶嘲諷,孫權忍不住握緊了拳頭,暗道:混蛋,當初勸自己背叛大楚的時候,你是何等的低聲下氣。現在我答應背叛大楚了,你又出言嘲諷。
“我有辦法再增添一部分兵馬,但這還是不夠。要知道劉睿在江南經營多年,威望甚高。只需他一句話,說不定我麾下的兵馬就徹底倒戈了。”
見孫權終于站在自己的角度開始考慮了,司馬懿這才為他出謀劃策。
“將軍,劉睿雖然稱霸江南多年,但是并非各地豪強都心甘情愿的臣服。據在下所知,當年因為貪腐一案,劉睿在淮南可沒少做殺孽,不少人都對他心存恨意,只是畏懼他的權勢,這才隱而不發。
要知道仇恨這種東西,越是時間過得長遠,越是刻骨銘心。只需有人稍微牽引一下,復仇的焰火就會燃燒的越加猛烈。
在下不才,愿為將軍奔走,暗中號召那些對劉睿心存怨恨的豪強。有他們相助,最少可再添三到五萬人馬。再加上將軍手里的兵馬,相信十萬兵馬不在話下。
有了這些兵馬,將軍可以鯨吞淮南,虎視江東,成為天下第五大諸侯。介時,天下說不定就會再出現一位吳王,您說是嗎?”
孫權聞言,呼吸不由變得有些急促。吳王,多么美妙的稱呼啊!只要他成為吳王,就已經超越了父親和大哥,成為孫氏中最耀眼的存在。
興奮過后,孫權恢復了冷靜看向司馬懿。
“先生的謀略令在下實在佩服,不過在下還有一事不吐不快。”
“將軍請說。”
見孫權有事要請教自己,司馬懿讓他暢所欲言。
“魯肅、張遼、周瑜等人雖有能力,但我自問不弱于他們。若是主,啊,劉睿得知淮南反叛,會不會停止征討劉備,率軍返回江南?
若是如此,先生可有計策教我?”
說實話,孫權一直自視甚高,看不起老實的魯肅,以及張遼這樣的降將。至于周瑜雖然有才,但他與大哥交好,兩人之間也沒什么深厚的情誼,就算翻臉也沒什么。
唯獨劉睿,孫權實在是沒有信心和他對陣。要知道自己小時候,可沒少聽老爹夸贊劉睿,說他年少有為,氣量高雅,有勇有謀等等諸多言語夸贊。
后來再是孫策,哪怕有周瑜相助,和劉睿交手時也是敗多勝少,最終投身其麾下。與孫權閑聊時,對劉睿也是佩服的緊。
并讓孫權好生學習,將來可以成為向劉睿一樣的人,壯大孫氏門楣。如此耳濡目染之下,讓孫權本能的在心中忌憚劉睿。
在研究劉睿的崛起之路后,孫權更是信心不足。雖然劉睿有宗親的身份加持,但是他早年平定羌亂的時候,就是自家老爹的上司。
之后討伐董卓時,也是救過老爹的命。后來立身南陽,與劉表爭荊州,在占據半個荊州的時候,不顧劉表在一旁虎視眈眈,千里馳援揚州牧劉繇。
好在這一善舉得到了回報,劉繇臨死前將揚州盡數托付給劉睿。有了揚州為依托,劉睿又和劉勛、孫策依次交手,取得大勝,徹底站穩了腳跟。
接下來孫策投身劉睿麾下,之后的事孫權也是如數家珍。正是因為知道的越多,所以孫權對劉睿的畏懼有增無減。
說到劉睿,司馬懿的表情也是認真起來。
“將軍所慮甚是,楚王英明神武,雄才大略,著實可怕。不過再怎么可怕他也是人,是人就有弱點。”
“哦?先生可否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