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他唐太宗是誰,大部分秀才未必知道,說不準,還要振振有詞跟你說,他是誰關我屁事,知道他能讓我中了么?
后世小學生都知道全唐詩,唐詩三百首,可全唐詩要等到我韃清的康麻子時代才整理出來,唐詩三百首要等到十全老頭時代,在那之前,你要找知名的藏書家,或者世代簪纓的官宦世家,這種家庭,或許有些流傳,對不起,還肯定不全。
這個時代,知道【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這么高大上的東西的人,有,肯定有,但是那種人,要么在家閉門做學問,要么,在朝廷的翰林院供職,或許,一些大名士大才子也行,但是,章秀才這種等著吃祭奠孔子的冷豬肉的家伙,他能知道?開玩笑,知識什么時候這么不值錢了?那得等開啟工業化,無數前輩大學問家總結編纂的東西你才能從課本里面學到。
看著被震驚得說不出話來的章秀才,說實話,康飛成就感不大,一個明朝的秀才而已,幾百年的時間差,從學問上來講,康飛不需要外掛都能碾壓章秀才八條街。
別說是章秀才,就算英明神武如***,也要到去省城念師范,才知道地球是圓的,等到在北大做掃地僧,神功才得以大成……也就是說,你要是認識之前的***,你也可以在學問上秀一把心理優越感。
對于古代的讀書人來講,所謂【生晉太傅死謚文正】,那是最高的褒美,但凡有點追求的讀書人,這個司馬文正公么,還是要知道的,當然,知道名字是一回事,但是知道人家的生平,歷任什么官,編纂過什么書,那就不是一般人能知道的了,更別說什么切韻廣韻,那是學問家才研究的東西,是學問家和普通讀書人的區別。
講到韻,像是什么【小畜初九、隨九四道、咎韻。同人象傳、暌象傳、節象傳、既濟象傳咎、道韻。】單獨每個字都未必認得全,更加別說是連起來,你要不是一肚子學問,這些字跟天書也沒多大區別。
所以拿這個嚇唬一般的讀書人,那是一嚇一個準,一時間,章秀才臉上紅一塊白一塊,旁邊就有不厚道的大娘子大聲嘀咕了一句,“這位秀才老爺,臉上倒像是打翻了染布坊的染料缸……”
這句話尤其毒,就好像是一記響亮的大嘴巴子抽在章秀才臉上一樣,街面上的人一時間嘶嘶嘶地嘬牙花子,都替章秀才臉疼。
康飛轉臉瞧了一眼大聲嘀咕的女人,忍不住就替對方點了一個贊,哎呀!這個說話的大嬸,你真是最佳捧哏,別是后世轉世投胎成抽煙喝酒燙頭的人吧!
我在大明開無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