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衡量一個人,有時候很簡單。
把這些洛璃們包括二狗子在內,操練到太陽落山,康飛這才罷休。
鳳蓉娘劉清江徐線娘三人就在樓上看著她們,劉清江是個傷春悲秋的女人,換一句話說,感情豐富,易喜易怒,看著忍不住心疼,至于心疼誰就不知道了。
倒是鳳蓉娘,本身就是揚州衛籍,自家老子那也是世襲的指揮僉事,鳳玘鳳指揮這個人,別看打倭寇吃了敗仗,但不得不說,非戰之罪,在江南,能培養出上百人敢跟他沖倭寇,這還能要求什么?也就是裝備不好,要是披上兩層重甲,天下哪里去不得?女真人吹上天的擺牙喇,簡單來講,不就是披兩層甲沖鋒么。
大明的軍衛多苦,后來孫承宗在書上說得很清楚,好多人連褲子都沒有,大冬天的在操場上凍得瑟瑟發抖,孫帝師看得都于心不忍。
你能指望褲子都穿不起的人一心保家衛國?
五百年后我兔大約能做到罷!
大明的問題,其實很簡單,文官把糧餉給足,大明根本不會亡。
當然,甭管哪位仁人君子,從來不肯解決這個問題,反而振振有詞說餉不出京是祖訓。
繼續閱讀
鳳蓉娘作為指揮僉事家的長女,弓馬嫻熟,她舅舅為什么敢把外甥女推薦到魏國公府上,原因很簡單,她親自演示,在馬上十射十中,這本事,當時就把魏國公給鎮住了,還嘆息,說這要是男兒,一刀一槍也能搏個封公封侯了。
也就是康飛是個掛逼,他要不是有掛,蓉娘說不準就要伸出一個巴掌正反比兩下說一句【我要打十個】了。
不過,正因為弓馬嫻熟,蓉娘看康飛教洛璃們的手段,心里面未免就不屑。
這年月,一說練兵,肯定都是【自古秦兵耐苦戰】之類的話,說白了,就是找個窮地方的人,豎起招兵旗,自有吃糧人,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比的是誰的亡命徒更多,至于【練兵如養鷹耳,狐兔未息,不敢先飽,饑則為用,飽則飏去】這種話,那都是父傳子子傳孫的兵家秘籍,絕對不肯寫到書里面去的,書上往往都云里霧里的寫什么【陰在陽之先,陽在陰之后】之類的鬼話,都是忽悠人的,偏生一大幫的書生讀了這樣的兵書,就【以邊材自詡】,典型的傻子騙呆子。
后來戚繼光老老實實寫了一本兵書,把家傳的東西全部寫到書里面去了,那是真心為國,也說了真心話,也做了真心事。
但是,這就得罪了一大批的人,簡單一點來講,戚爺爺砸了多少人的飯碗,俗話說,斷人錢財如殺人父母……后來戚繼光下場凄涼,不單單是因為他抱了張太岳的大腿被萬歷皇帝遷怒。
可憑良心說,即便是戚繼光,那也是有時代局限性的,戚繼光到薊鎮做總兵,史說他把手下的兵扔在大雨中,這些浙兵在雨中站了一個下午都沒動彈,這才把當地的驕兵悍將給鎮住了,認為【戚帥果然治軍了得】
而且戚繼光改良當時的軍訓,也不過把【操三歇五】改成【操五歇五】,操練五天休息五天。
明代有大量的文字,是描述到當時的軍人的,什么三言二拍里面,經常能見到。
有一篇《鉄念三怒誅盈富》的故事就說,那男主角崔福來去投軍,操三歇五,給長官站衙,晚上還能家來,后來結識了一個黃毛兄弟鉄念三……總之就是那點鍋灶下面狗屁倒灶的故事了,但是,仔細分析,這跟五百年后那些拿工資自認為是公務員的自衛隊有什么區別呢,戰斗力肯定是沒有的。
所以這些給老爺們以壯觀瞻的兵,那是一點用處都沒有的,戚爺爺改了改,是厲害了,但是,你要說多么厲害,來,中學生們,給戚爺爺站個軍姿看看,比他手下的浙江兵如何。
別以為學生排個隊就是多不值錢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