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街上百姓這么一喊,汪道昆腦中咔嚓一聲響起一道閃電,頓時明白,眼前這少年乃是本次揚州倭亂的最大功臣……
他不由惱羞成怒,“本官乃揚州通判,休得呱噪……戴康飛,原來是汝,汝可知道,毆打上官是個什么罪名么!”
康飛把另外一個挾著自己膀子的家伙一使勁推開,隨后哦了一聲,“這個不知道……還沒請教……”他五百年后那也沒機會毆打官員,哪兒知道是個什么罪名。
圍觀百姓吃他一喝,忍不住紛紛后退,連樹上的蟬都不叫了。
他這時候就往前走了一步,臉上笑容即便是在熾熱的陽光下也頗顯得陰森,“你企圖謀殺本官,按制,是個絞刑。”
周圍百姓一聽這話,紛紛覺得荒唐得緊,怎么就成謀殺了?有人就鳴不平,高聲叫道:“這位老爺,你說謀殺,可你也沒死啊!怎么就謀殺了?”
這話一說,其他人就紛紛附和。
俗話說幫親不幫理,百姓自然是幫康飛而不是眼前這位履新的揚州通判,雖然說,民不與官斗,讓百姓自己得罪一個大老爺,那不現實,但,一則,康飛剛剛從倭亂中救了揚州城,百姓心中那也是有一桿秤的,二則,法不責眾。
我鼓噪兩聲怎么了?難不成你這個通判要把在場的百姓全部抓到衙門里面打板子還是竟敢?
汪道昆在周圍鼓噪聲中未免大笑,隨后便呵斥道:“無知,我若死了,他便是個斬刑,正因為我傷而不死……”他說著,就沖著北方拱起雙手,“仰賴朝廷的恩德,體察上天有好生之德,才判他一個不見血的死法,絞刑。”
他說著,便大聲詠讀了幾句大明律,“官吏謀殺、及部民謀殺本屬知府、知州、知縣、軍士謀殺本管指揮、千戶、百戶、若吏卒謀殺本部五品以上長官、已行者、杖一百、流二千里。已傷者、絞。已殺者、皆斬……此乃大明律法。”
汪道昆業務熟練,把大明律拉出來當眾詠讀,周圍百姓頓時啞火了。
明代市井相比較別的朝代,是很喜歡打官司的,很多關于判案的書籍賣的很是火爆,尤其是江南,格外如此,導致當官的往往認為民間風氣不好。
可是,百姓們頂多只能援引某案例,比如不贍養老人,毆打親長該怎么判決,寡婦改嫁,帶走家私怎么判決,都是一些市井常見的雞毛蒜皮的事情,翻一下判案的書,援引一翻,振振有詞:老爺,我家嫂嫂改嫁,她的嫁妝帶走無妨,但是,她不合帶走我哥哥的家私……書上寫,某地某案是這么判的。
像是毆殺上官這種罪名,該如何判決,老百姓哪兒能知道?
也沒人寫這種書出來給百姓看啊!
周圍百姓說不出話來,可康飛那是什么見識?當下就說道:“汪通判熟讀大明律,業務熟練,本府百姓那是有福了。不過,我想請問,是絞監候呢?還是絞立決?”
絞監候就是死刑緩期,絞立決就是死刑立即執行。
一般來說,但凡緩期,基本就死不掉了,朝廷經常大赦,除非謀反這一類的罪名不在大赦的范圍內,正常都會有赦免,罪減一等,幾次赦免,說不準就能出來了。
他這么一問,汪道昆也以為康飛抱有這樣的心思,立馬兒就笑了起來,“怎么?怕了?”他玩味地看了康飛幾眼,這才緩緩說道:“毆殺上官,自然是……”
“等一下。”這時候,張桓老將軍一伸手就喊了一聲,“剛才你說。已行者、杖一百、流二千里,已傷者、絞。你這個,最多算已行,何來已傷?”
康飛聽他這么一說,頓時暗暗就給老將軍點贊,老將軍,你這個捧哏捧的好哇!
這時候,周圍百姓有那聰明的也已經看出來了,小老爺和老將軍這是拿這個徽州侉子耍著玩哩?
可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