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蘇軾那不自在的表情,又臉色漲紅,神情尷尬的模樣,其他是完全忍不住笑了起來。
沒想到這個蘇軾還挺好玩的呀。
“蘇軾前輩,您確實同王安石那個前輩氣場不合,但是后面呀,也因為烏臺詩案一事,心里也是十分感激王安石前輩的。
所以被貶到黃州的時候,那個時候王安石前輩已經(jīng)是隱退了,蘇軾前輩您路過王安石家還特意去看望了他。
為此在王安石前輩家中蹭吃蹭喝了一個多月。
兩個人算是和解了,沒有朝堂上的那些事情,蘇軾前輩您和王安石前輩也算是非常聊得來了。”黎霧笑道。
雖然前半生兩人針鋒相對,卻也相互欣賞,一見面就吵,但是也沒有鬧得你死我活的地步。
直到這個烏臺詩案一事,蘇軾也說是看透了,傷透了,王安石幫了他,蘇軾自然也不是那種忘恩負義之人。
晚年兩人和解,像朋友一樣聊天喝酒,秉燭夜談,在王安石家中的那一個多月中,是蘇軾過得最為輕松的時刻。
蘇軾聽到這話,東西也不吃了,震驚的站了起來“小仙人,你方才說啥,我以后還會去王安石那個,人家做客,還住了一個多月?”
蘇軾又搖搖頭坐下,滿臉驚恐的表情“不敢想,不敢想,這種事情居然發(fā)生在我的身上!”
他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卻又覺得這種事情也不是不可能。
反正就是覺得有些,有些怎么說呢,現(xiàn)在不敢想的。
誰能想到嘛,兩個人一見面就掐的人,晚年還相談甚歡呢。
蘇轍看著蘇軾,覺得這個事情確實有可能。
王相和他們只是政治不合,又沒有什么大仇,而且王相為人也是非常的不錯的。
其他人倒是覺得,這樣也很好。
而宋神宗時期,王安石又一次引來了所有人的注視的目光,紛紛在說,你怎么這樣。
王安石抿唇,也有些不安穩(wěn)了,他現(xiàn)在可沒有想和蘇軾和解的想法。
那小子老是和他作對呢。
不過晚年的他不在朝堂上的話,也不是不可能。
彈幕很多人都是表示理解的,像他們在朝堂之上也是如此。
天幕
“這對于蘇軾前輩您來說,確實有些驚嚇了,您消化消化這個事,我現(xiàn)在就先說一說蘇轍前輩的事跡了!”
蘇軾點點頭。
“后面,河北轉(zhuǎn)運判官王廣廉奏請發(fā)給度僧碟幾千份做為本錢,在陜西私自實行了青苗法。
當(dāng)時和王安石前輩的想法一致,于是青苗法就開始實行了起來。
當(dāng)時王安石前輩在朝堂還是非常有威望的,很多人都支持,所以即使心里有想法,但是不想得罪王安石前輩,誰都不會說什么,甚至還非常支持。
蘇轍前輩您知道這個事情之后,于是就找上了陳升之,說青苗法不可行,又給王安石前輩寫信,說不可行。
于是,王安石前輩生氣了,他大半輩子都為了這個變法,好不容易等來了宋神宗支持他變法,他怎么可能因為別人一兩句話而不變法呢?
于是蘇轍前輩被貶出外了。”
蘇軾看向蘇轍“弟呀,我就說王安石那個人壞得很,”蘇軾還憤憤不平,他們兄弟二人真慘。
蘇轍搖搖頭笑了一下,并沒有回答這個問題,畢竟這個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過了。
而且他確實覺得那青苗法不行,弊端真的很大。
李白等人目光來回在兄弟二人轉(zhuǎn)動,仕途都挺不順的呀,這兩兄弟都不看好那個王安石的變法,他們倒是有些好奇那個變法是什么了。
天幕前的人也同樣好奇,變法唉,誰不好奇呀,這變法成功了,那就是千古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