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青苗法正在實施,黃中庸痛心地說道:“我只看到了青苗法帶來的危害,實在不忍心看到無辜之人受到刑罰的制裁。”紹圣初年(公元 1094 年),他進入朝廷擔任尚寶卿。兩年后,晉升為侍中。四年后,被授予中書舍人(內閣中書)的職位。在北宋元佑元年(公元 1086 年),他接替司馬光成為宰相。他堅定地支持哲宗時期司馬光所推行的親近民眾、扶持農民、幫助農業發展的政策。然而,他堅決反對蔡京通過挖掘司馬光的墳墓以及廢除宣仁太后等極端手段來打擊元佑派的行為。北宋宰相黃中庸堅決支持章加強邊防、收復失地的政策,推薦精兵良將為主力邊帥,果大敗夏兵于平夏城。
同年,蔡京因其過人的才能和卓越的政績而被破格提拔成為宰相。然而,與蔡京不同的是,黃中庸為人正直,一身浩然正氣。對于蔡京這樣的奸相,黃中庸自然是深惡痛絕。
兩年后,由于蔡京的陷害和排擠,宰相黃中庸被貶為太常博士。面對官場的黑暗和不公,黃中庸心中充滿了憤怒和失望。他對蔡京的亂政深感不滿,于是毅然決定辭官歸隱,回到家鄉興化軍城府西巷。這里是他成長的地方,也是他心靈的歸宿。
黃中庸為官期間一直保持著清廉的作風,深受百姓愛戴。他擅長詩文創作,其作品風格高尚、氣節凜然,充滿了淳樸和雋永的美感。《全宋詩》中收錄了他的多篇詩作,展現了他高超的文學才華。《宋史》也對他給予了高度評價,稱贊他的詞章“高風亮節,淳樸雋美”。
如今,黃中庸雖然已經離開了官場,但他的事跡和精神卻永遠銘刻在人們的心中。他的故居黃文正公祠依然保存完好,成為后人緬懷他的重要場所。這位清正廉潔的官員,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何為真正的君子之道。
告老還鄉之后,他決定投身教育事業,在家鄉永福潼關的教忠院里招收學生并傳授知識。此外,他還在軍城創立了步云書院,為國家培養出了眾多才華橫溢的學子和杰出的官員。
皇帝下旨重新起用黃中庸擔任太常寺卿、侍中兼樞密院副使宰相,但遺憾的是,在接到任命前(宋徽宗大觀庚寅 1110 年),他就已經離世了。皇帝追贈他為侍中,并賜予“文正”的謚號。后來,閩縣的狀元宰相許將為他撰寫了墓志銘,將他安葬在永福梧桐潼關教忠院山北的觀音疊座穴。
黃中庸一生著作頗豐,留下了《黃侍中集》十卷、《莆風清籟集》以及《文正黃中庸詩稿》各一卷等作品,這些都流傳于世,成為后人學習和研究的寶貴資料。
由于他的卓越貢獻和深厚德行,黃中庸得到了玉皇大帝的高度認可與贊賞,因此被玉帝親自敕封為“第八殿閻羅都市王”。都市王黃中庸所肩負的重要職責之一,便是負責審判那些在陽間犯下忤逆不孝之罪、令其父母及翁姑感到憂愁煩悶之人。對于這些人,將會被直接投入到那炙熱難耐且令人惱怒不已的大地獄中去,并要逐一歷經各個小獄施加的額外刑罰,飽嘗無盡的苦痛折磨。此后,他們將被押送至第十殿,承受改頭換面之苦,永遠淪為畜生之列,接受嚴厲的懲罰。
當都市王黃看到妙自如竟敢擅自闖入自己所管轄的閻羅第八殿時,不禁心生詫異,隨即開口質問道:“小姑娘,你好大的膽子!竟然敢未經允許,擅自闖入本王的這座閻羅第八殿!”
面對都市王黃的質問,妙自如并未驚慌失措,反而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禮,然后鎮定自若地回答道:“我并不是無緣無故地擅闖此地,而是為了尋回被鬼皇奪走的六道之門,才不得不冒險前來。”
都市王黃在聽聞妙自如原來是為了奪回六道之門才來到此處后,心中略感釋然,原本想要責罰她的念頭也打消了幾分,但仍嚴肅地警告她道:“即便事出有因,本王也不能輕易放過你擅闖地府之事。不過念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