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在這時,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只見神荼那殘破不堪的身體突然間開始融化,最終化作一灘無形的水,悄無聲息地融入了周圍洶涌澎湃的浪潮之中,瞬間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此時此刻,周喜緣的周圍已經完全被海水所包圍,根本無法分辨出天空和地面的位置。他感到一陣恐慌,試圖尋找一個安全的方向前進,但眼前只有一片無盡的汪洋大海。
突然間,幾個巨大的浪頭接連涌現,如同一座座小山般朝周喜緣撲來。這些浪頭的力量異常強大,輕易地就將周喜緣腳下的沖浪板掀翻。失去平衡的周喜緣毫無防備地掉進了洶涌的大水中,被卷入了深深的漩渦之中。
周喜緣本想用盡全身力量向上游動,好讓自己能夠浮出水面,但突然間她察覺到有四只由水形成的神荼,它們各自緊緊地抓住了她的手和腳,使得她在水中完全無法動彈。沒多久,周喜緣由于無法正常呼吸,體力迅速流失,意識也變得越來越模糊不清。
然而,就在她即將瀕臨死亡的瞬間,大勢至菩薩心咒竟意外地浮現在她的腦海之中。要知道,持誦大勢至菩薩心咒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絕對的真誠,不能有絲毫懷疑。只有當一個人徹底理解佛法的真諦,并對佛法抱有堅定不移的信念,對密咒的精髓沒有任何疑慮時,才能真正發揮其作用。同時,還需要懷著普度眾生的慈悲之心去持誦此咒,如此方能產生感應。
希望你能發起菩提心,通過持誦大勢至菩薩心咒,祈求世界和平,不再起戰爭沖突;并期望自己以及所有眾生都能擺脫各種障礙,最終成就佛道。如果能以這樣的心境去持誦大勢至菩薩心咒,那么所獲得的功德將無比巨大,并且能夠快速得到感應!
周喜緣在心中默念大勢至菩薩心咒,在萬丈光芒之中,周喜緣化作稱贊王菩薩。稱贊王菩薩的出現,代表著一種特殊的修行境界——“稱贊如來”。
“稱贊如來”中的“稱贊”,強調的是通過語言的布施來表達對他人的尊重和贊美。這里所說的“如來”并非僅僅指代佛祖,而是泛指那些具有如佛般智慧和德行的眾生。換句話說,如果我們能對周圍的人多施予一些言辭上的鼓勵與支持,便可稱之為“稱贊如來”。
相傳,釋迦牟尼和彌勒佛曾一同修行,但正是由于釋迦牟尼在修行過程中更多地修習了贊嘆之法,才使他比彌勒佛提前十劫成就佛道。這個傳說告訴我們,修行“稱贊如來”不僅僅是心靈凈化的需求,更能在現實生活中給予我們諸多便利,成為我們修行路上的助力。
因此,領悟并踐行“稱贊如來”的理念,對于每一個追求修行正道的人來說都至關重要。它讓我們明白,通過對他人的真誠贊美和認可,不僅可以溫暖他人的心靈,也能讓自己的心境得到升華。這種積極的互動將為我們帶來更加和諧、美好的人際關系,同時也是實現自我成長和提升的關鍵一步。只有真正理解并實踐“稱贊如來”,才能在修行道路上不斷前行,最終抵達內心的平靜與解脫。
稱贊王菩薩稱贊眾生的時候,其實也是在與眾生同化。如此一來,稱贊王菩薩就算在水中化身為水,依舊能夠自由地呼吸,完全不會有窒息而亡的風險。相比之下,神荼雖然也能化身成水,但其包容性和延展性就要差得遠了。不知不覺間,神荼驚覺自己已化作稱贊王菩薩掌中的一潭死水。此刻的神荼,一心只想變回鬼帝的模樣,然而無論怎樣努力,都無法再隨心所欲地改變形態,只能乖乖地當一灘水,安靜地躺在稱贊王菩薩的手心之中。面對此情此景,稱贊王菩薩好心勸告神荼道:“你若是肯乖乖認罪伏法,我倒可以網開一面,放你回鬼帝殿繼續做你的鬼帝。但倘若你仍舊執迷不悟,甚至變本加厲地作惡多端,那我現在就立刻讓你魂飛魄散,永世不得超生!”
神荼毫無畏懼之色,雙眼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