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國發(fā)生的事情,朱常武并不知曉。
他不是萬事通,倭國那邊也沒有安排火鳳凰進入,有關(guān)事情自不會知。
此時的朱常武,想的就是整軍之后兵進西安之事。
這一回,順軍竟然主動挑釁,發(fā)起了戰(zhàn)爭,做為報仇從不愿隔夜的朱常武而言,這一次是定然要給對方一個教訓,甚至朱常武想的是可不可以一次性滅掉順軍之事。
想要滅掉順國,朱常武最先想到的就是斬首行動。
就像是對付左良玉一般,直接將李自成給抓了。
可這個想法很快就被他自己給否認了。一來,李自成那邊防衛(wèi)可是比左良玉那里嚴多了,火鳳凰隊員根本就靠近不了,也無法做為內(nèi)應(yīng)提供什么幫助。
二來,也是最重要的一條,一旦李自成被抓,他的手下馬上就會四散而去,最終一個大禍害會變成十幾甚至是幾十個或是更多的小禍害,那個時候,大明將會陷入到更加混亂的局面,那個時候,倒霉的會是更多的大明百姓。
這并不是朱常武想要看到的,所以想要對付李自成,就只能正大光明的打敗他,在其過程之中一一剪除對方的羽翼。
所以,這個李自成不僅不能對他進行斬首,相反還要盡可能留著他。
此人在,順軍才不會亂,才不會造成不可控制的局面。
史可法已經(jīng)帶著三萬明騎來到了德州匯合。與其一同而來的還有七千之前的左軍俘虜。
這些俘虜先是被甄別,殺掉了一批作惡多端、品行不正之人后,余下的六千人都是之前的明軍,這些人很快被打亂,加入到了德州八千精銳的明軍隊伍之中。
如此一來,朱常武在德州的兵力就達到了騎兵三萬,步兵一萬四千人。
靠著這點實力是遠遠不夠的,朱常武想到在京師還有十幾萬明軍,便給張奡和胡云峰發(fā)了一封電報,讓他們做好準備,再調(diào)三萬六千明軍出北京城與自己會合。
電報是發(fā)了出去,回電也很快來了,電文被朱常武看到之后,他不由便是眉頭一皺。
順國的閣老兼禮部尚書宋獻策到了京師,并向崇禎皇帝遞交了國書,愿意納貢,奉大明為宗主之國。
宋獻策的到來,得到了不少大明臣子們的歡迎和支持,此時大明首輔魏藻德正與其接洽商談。張奡給出的回電是,在商談沒有出結(jié)果之前,現(xiàn)在調(diào)兵的話,怕是會遭到其它大臣們的集體反對。
一直以來,文臣主和,武將主戰(zhàn),這似乎快成為了一種鐵律。
何時一旦連武將都不敢主戰(zhàn)的時候,就代表著這個王朝距離被滅亡不遠矣了。
宋獻策的到來,分明就是分裂大明之舉。當然了,魏藻德他們也不會有這么大的膽子,冒天下之大不韙接受這樣的提議,他們定然也會提出條件,比如說讓順國向他們稱臣,然后還會要上一些的疆土等等。
總之,文臣就是想要通過和談的方式來要一些好處,以證明他們不用打仗,不用勞民傷財一樣可以強大大明。
文臣的作用一樣不會比武將更差,甚至還要更強。
即是雙方在進行和談,調(diào)兵的確就為不妥之舉,要說張奡擔心的并沒有錯。但放在朱常武的眼中,怎么看都有些讓他火大。
這分明就是順國的緩兵之計,是擔心大明會對他們行報復(fù)之舉,便弄出了這一場和談。可以想像,若是此時順軍占著上風的話,那請問他們還會主動和談嗎?
談?談個鬼的談。
往往只有在勢不如人的時候,才會想著和談之事。
朱慈烺同樣也看到了這一封電報,同時他還看到了朱常武似乎有些不太滿意的樣子,這便連忙替父皇和朝臣解釋道:“大元帥,京師眾人也是一片好心,畢竟真打起來,傷害的只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