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國軍政府與日方簽訂了《淞滬停戰協定》,將安亭太倉段的長江劃為停戰線,吳淞炮臺失去作用,江陰要塞便成為了守衛長江的第一門戶,也是拱衛南京的第一道屏障。
淞滬會戰爆發后,日本第三艦隊企圖溯江而上直取南京,國軍中央海軍主力則奉命駛入江陰長江水域,雙方大戰點燃。
淞滬會戰開始后不久, 南京國民黨政府于8月20日頒布《第三戰區作戰指導計劃訓令》。
在江陰附近江面,先將長江航路的燈塔、燈椿、燈船等標志一律破除,使日艦失去航行目標。
再以43艘舊軍艦、商輪和185艘民船、鹽船合計噸位余噸沉船封江,阻止日本海軍逆江而上。
嗡嗡嗡……
凌晨,天微亮,5架小鬼子的飛機從江面上空呼嘯而過,發出巨大轟鳴聲。
轟………
不一會兒,江陰防線就響起了雷鳴般的爆炸聲,滾滾黑煙騰空而起,盡管隔著戰場超過了幾公里遠,位于第二道防線的戰士仍然看得一清二楚……
“艸踏馬的小鬼子,天天來轟炸,是踏馬的瘋了嗎?”
“靠,就是欺負咱們沒有飛機與軍艦了,否則非得搞死這群小東洋不可。”
戰士們嘴里罵罵咧咧,但眼神卻看著一線陣地,心中更是默默為前線的戰友祈禱,希望他們能躲過剛才空襲。
以航空炸彈的威力,在剛才的爆炸中絕對會有人傷亡的。
“師長,小鬼子的進攻越來越頻繁了,要不是江面都是沉船,恐怕這群畜牲就順江而上了。”
“是啊,就是可惜了那些海軍弟兄們了,他們都是好樣的,沒給中華軍人丟臉。”
前線師指揮部里,幾名手拿望遠鏡的國軍高官,滿臉凝重的看著江面。
“狗日的鬼子軍艦,有本事在進點,老子非得給他們炸沉了不可。”
經過幾個月的苦戰,中華海軍主力“平海”“寧海”“逸仙”“建康”“楚有”“青天”“湖鵬”“湖鶚”“江寧”等艦艇相繼中彈沉沒,傷亡數百人,海軍力量基本損失殆盡。
海軍官兵奮勇作戰也擊落敵機共11架,擊傷幾十余架。
德國軍事顧問法爾肯豪森將軍稱江陰戰役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最慘烈的海空戰”。
“告訴一線陣地的弟兄們,一定要守住防線,絕對不能讓小鬼子的軍艦靠近,咱們的背后就是南京,國府絕對不容有失。”
“是師長。”
江陰防線的重要性,中日雙方都知曉,為了拿下江陰,日本人也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為此中華軍人付出了巨大的傷亡,接連數月日軍一直未能得逞。
“喂喂喂,你說什么?再大點聲!”
“什么?求援?現在后方也沒有多余的兵力支援你們,三天,你們必須守住三天,這是軍令,這是軍令。”
滴滴滴的電報聲響徹不停,一名名身穿軍服的國軍軍官來回穿梭,位于大后方的前線指揮部里,猶如菜市場一般的忙碌。
“陳長官,南京外圍的城市均遭到了日軍的猛烈進攻,各部均死傷超重,這是電文。”
陳面色凝重,在日軍大舉進犯的幾個月里,前線戰況急轉直下,中華軍隊哪怕是奮力抵擋,也依然是無可奈何,日本人的攻勢兇猛,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混蛋,這群可惡的日本人,簡直就是得寸進尺,告訴防守各大城市的部隊,必須拖住日寇進攻的腳步,爭取最大程度的殺傷日寇,我們的背后就是國府,已經沒有退路了。”
“是陳長官。”秘書記下命令后,直奔電訊室跑去,軍情緊急,耽誤不得。
“給國府發報,將周圍的形勢整理清楚并匯報上去,讓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