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介賓剛想提筆寫方,聽到后,就放下筆接了過來。
當頭第一味,人參,李介賓眉頭輕挑。
現在用人參的不多,一般都用黨參了,再往下看去:
人參、茯苓、白術、山藥、白扁豆、桔梗、薏苡仁、砂仁、酒萸肉、麥冬、五味子、白蒺藜......
參苓白術散?生脈散?麥味地黃丸?
最后是落款。
孟超凡。
李介賓玩味的看著這張方子。
參苓白術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脾胃虛弱,飲食不進,多困少力,中滿痞噎,心松氣喘,嘔吐泄瀉,及傷寒咳嗽。此藥平和,久服養氣育神,醒脾悅色,順正辟邪”。
補脾胃,益肺氣。
用于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肢倦乏力。
由四君子湯衍生,在益氣健脾的基礎上,兼具祛濕之功效,濕濁化,脾復運,則脾健矣,是標本兼治之法。
方中人參甘溫益氣,健脾養胃;白術苦溫健脾燥濕,助人參健脾益氣之功;
茯苓甘淡,滲濕健脾,與白術相配伍,一燥一滲,運利結合,使健脾祛濕之功更強;
白扁豆甘溫補脾而不滋膩,芳香化濕而不燥烈,薏苡仁甘淡性微涼,可滲除脾濕,山藥甘平,可補脾氣,益脾陰,蓮子肉甘可補脾,澀能止瀉,四藥均可資健脾祛濕之效;
砂仁辛溫,芳香醒脾,理氣化濁,既防補澀壅滯氣機,又助健脾復運之效,乃“醒脾調胃之要藥”;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后面更精彩!
《本草求真》云:“桔梗系開肺氣之藥,可為諸藥舟楫”,桔梗辛散苦泄,一可開宣肺氣,二可通調水道,以利滲濕,三可載藥上行。
炙甘草則益氣和中,調和助藥。
這是一解,也是如今教科書上的說辭。
參苓白術散可以簡單視為四君子湯的增益buff版本,補氣之余,多了滲濕止瀉的功效,但是又因為調節水道,宣肺補氣,同樣是治療肺氣虛弱的良方,他們稱之為“培土生金”。
只是,李介賓笑了,這人不小心的用藥習慣,還是露了底……唯獨刪去蓮子沒用,看樣子是個半路出家的。
舉個例子,如果是路天正,他就不會刪去蓮子,能刪蓮子,說明在他看來,老太太不用清心,也不需蓮子止瀉。
明代李中梓在《刪補頤生微論》品論參苓白術散曾經有云:“脾胃屬土,土為萬物之母,故東垣曰脾胃虛則百病生,然則調理中州,其首務也。
脾悅甘,故用人參、甘草、薏苡仁;
脾喜燥,故用白術、茯苓;
脾喜香,故用砂仁;
心生脾,故用蓮子治心;
土惡水,故用山藥治腎;
桔梗入肺,能升能降,所以通天氣于地道,而無否塞之憂也。”
脾為臟,胃為腑,凡臟主守,腑主通。溫補易滯胃,滋膩則礙脾,故補養脾胃不宜過用辛散、厚膩之品。
參苓白術散性味平和,補而不壅,取多方協調,標本兼顧,相配得當,益于久服。
而剛走出院落的孟超凡似有所感,回頭看向那個房間。
剛剛的方子,開的有點唐突了。
沒想到會在這里,遇到這么一個有意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