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落座后,李老讓大家先滿上一杯。
然后開始做年度總結,大體是說,咱們都是一個team,要相互幫助,相互扶持,把事業搞起來,把這個......
李介賓跟路天正坐在一起,坐到了門口的位置,這一片都是還沒上班的。
中國的坐席禮儀很講究,有著悠久的歷史,喝酒吃飯時的座位安排頗有講究。
按古代禮儀,君臣相對,君面南,臣面北;賓主相對,賓面東,主面西;長幼相對,長面東,幼面西,左為尊,右為卑。
還記得高中時候講文言文,《鴻門宴》那一段,語文老師就著重講過里面的配圖,項羽面南而坐,左邊坐著亞夫范增,右邊是沛公劉邦,而張良則是面北坐到了門口。
此外,座位的遠近也能體現尊卑之別。離主位越近的人,通常地位越高,而離主位較遠的人則相對地位較低。
中國坐席的尊卑禮儀反映了古代社會的等級制度和禮儀規范,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的行為和交流方式。在重要場合,如宴會、會議等,正確的坐席安排能夠展現出參與者的身份和地位,同時也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
當然,咱們日常熟人擼個串兒,無所謂,想怎么坐怎么坐,但是如果是重要場合,比如說那天去參加國宴了,一不小心一屁股坐到了主位兒,那可是要毀前途的事情。
而此時,二十多人的大包廂,李老自然坐包廂正中,對門而坐,左手第一位是個年歲不大的金絲眼鏡男,右手第一位則是自己開山大弟子,如今是某三甲醫院院長......有意思的是,孟超凡坐到了左手第二位。
李介賓是懂規矩的,進來后就盯著路天正,路天正坐那兒,他坐哪兒就行,所以就坐到了門口兒。
李介賓雖然對這種繁文縟節不是很感興趣,但是入鄉隨俗,他就是來蹭飯的,有飯吃就行,什么位次不重要。
看著眼前的茅臺杯,豈有此理,又是飛天茅臺!
你們就拿這個考驗阿賓?那個阿賓經不起這樣的考驗?
可是這場面說自己不會喝酒,那是打臉的,既然不會喝從一開始就不該來。
《三國演義》里面張飛失徐州那一段就講的很清楚,喝酒不是件小事兒,那是人命關天的大事兒,不要跟張飛抬杠說自己從不飲酒,可以學一學陳登說自己酒量不行,喝一杯然后裝醉,也可以喝下去別咽,偷偷喝水或者擦嘴的時候吐出來。
在此給大家分享幾個喝酒小知識,喝酒傷胃,所以入席之前,先喝酸奶,這樣子避免酒后胃痛嘔吐。其次,喝完酒后,喝糖水,可以加速醒酒,避免宿醉,當然如果有老婆的話,可以讓她給你煮葛根喝,也能解酒,如果一個人喝到這種程度,不建議開火煮湯,避免煤氣泄漏以及電器事故。
如果酒不好,最好不要宿醉,因為睡醒后你會神奇的發現,自己還是醉著的。
當然,以李介賓的酒量,以及飛天茅臺的質量,上述情況不會出現。
所以李介賓需要說服一下自己,生活已經那么苦了,給自己一個理由,別太勉強自己。
比如,我說戒酒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嘶,好像說的是從明天開始吧。
那我今天晚上喝最后一次,也不算違背承諾,吧?
那邊李老啰里啰嗦一大堆,中心思想無非兩點:一、我們是一伙的;二、大家相互幫忙。
“來,我們同舉一杯!”終于李老舉起了杯子,一招抬頭望月,大家跟上,李介賓也伴隨著肌肉記憶,一飲而盡。
這酒,不差。
“來來,夾菜,大家先吃點菜墊墊,來,許處,這里的洛饃卷撒子不錯,我給你卷個......”
“哎哎,不忙李老動手,我來給您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