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之道,變幻莫測。
最后老爺子還是住進了ICU,身上插滿了管子掛著全套生命維持系統,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等待蘇醒。
留的人多也沒什么用,大家先回去等消息了,李介賓和老王坐著王映驕的車走。
事后諸葛亮,是不是學醫的都能當。
你可以當,我也可以當,李介賓自然也能當。
在車上,老王談起今天的治療方案,對醫院的措施很不滿意。
而事后諸葛賓就開始發言了:“我覺得,治療完全可以一步一步來嘛......干嘛那么積極呢?”
“完全可以一邊溶栓一邊看看效果,觀察觀察情況,然后再決定要不要繼續介入,哪怕梗一些就梗一些,大不了事后積極康復。”
“NIHSS評分才3分呀!就算有些癥狀,也完全可以保守治療。”
王映驕一邊開著車,一邊問道:“你懂神經病學?”
“最近剛好看了一點......”
NIHSS是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的英文縮寫,是神經內科最常用的量表之一。主要用于腦中風病人的神經功能狀態的評估,在病情合理評估、個體化治療、預測預后及正確的健康教育等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
此量表簡潔、可信度高、準確性高,且具有共通性及低敏感度。
其內容包括了11項評估項目,分別為意識程度、回答問題的能力、遵從指令的能力、眼球運動、視野、面部肌力、上肢運動功能、下肢運動功能、肢體協調、感覺功能、語言、構音、感覺忽視。
其計分方式為:各個項目計分以3個到5個等級,評分范圍為0-42分,分數越高表示神經受損越嚴重。
0-1分表示正常或趨近于正常,1-4分表示輕微中風,5-15分表示中度中風,15-20分表示中重度中風,20分以上為重度中風,分數越高表示病情越嚴重。
感興趣的伙伴可以網上搜一下看看自己填能得幾分兒,然后就能明白,3分兒是個什么概念。
這跟老爺子發現的早,送的及時有關。
當時中午正在吃飯,老爺子接過一碗飯,手一松碗打了,然后說話發現有點吐字不清。
家里人連忙把他送到了醫院,走卒中綠道,查了顱腦MRI+DWI,發現左側枕部顳葉有新發腦梗。
面積看著不小,但也不絕對不大。
然后就是連忙送溶栓。
在這個過程中,老爺子出現了偏盲跟上肢的一個活動障礙,意識還是清醒的。
從發病到送溶栓,一氣呵成,差不多也就1個小時的時間。
假如......救治成功的話,那應該算是教科書經典案例。
只是很多時候,沒有假如,事后諸葛賓以一種上帝視角去揣測,可能就是因為太典型了。
就如同某些個別極少數人總覺得,不用點十八反十九畏,用上幾味別人不敢用的藥,顯示不出來自己的水平一樣。
有個詞兒是這樣說的,叫胸懷利刃,殺心自起。
所以溶完栓,沒等先觀察一下,就又給老爺子做起了介入。
結果就是,出血了,原本枕部顳葉一點不大不小的腦梗,變成了左側的腦出血,出血量,事后諸葛賓看到片子后,估算了一下,大概有30ml。(出血量計算公式π/6×長×寬×高)
不多不少,30ml以上,可能就需要手術引流了。
而實際上神經外科主任來會診,建議轉科手術的。
但是神經內科主任則建議保守治療。
最后,鑒于患者家屬對剛剛治療的不信任,選擇了繼續保守治療,轉到重癥了。
重癥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