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舌苔少或者無苔時,舌面乳頭通常會萎縮,我們推測此時胃腸等消化道器官的上皮組織也像舌面上皮組織一樣有萎縮現(xiàn)象。
因此臨床上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常常見到‘鏡面舌’。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常常見到舌苔少或者無苔,這也印證了‘舌苔由胃氣所生’的中醫(yī)理論?!?
何老師的這一番話語,讓李介賓感到耳目一新。
由于舌診發(fā)展相對較晚,現(xiàn)在更能充分借助各種先進的現(xiàn)代技術手段來輔助研究。
正所謂現(xiàn)代技術,你可以用,我也可以用。
如果不是拍照技術,那么這些舌診圖片怎么能看的那么直觀?僅憑文字描述,幾個能快速上手?
而以后這個技術不僅可以更為精準的圖像處理方法,還使得對舌苔、舌質等關鍵指標的檢測變得更加高效與便捷。
想象一下,在未來的醫(yī)療場景中,中醫(yī)們或許只需通過簡單的舌頭掃描或圖像識別,就能迅速獲取患者身體內部狀況的信息,并據(jù)此制定出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當舌紅、舌苔厚膩時,舌面乳頭通常有充血、水腫等炎性變化,因此慢性肥厚性胃炎、慢性糜爛性胃炎、腸傷寒、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等患者常常見到舌苔厚膩?!?
哎呀,我真是錯怪老師了啊。
老師終究是老師呀,那可是相當厲害呢,確實有兩下子喲!
其實說白了哈,所謂舌診呢,無非就是觀察舌質、舌苔還有舌下絡脈這三樣東西罷了。
先來說說舌質吧,它呢就是舌頭本身的顏色;
然后再講講舌苔,這個更好理解啦,就是長在舌頭上的那些苔狀物;
最后一個舌下絡脈呢,則是把舌頭卷起來后能看到的位于舌下的兩根脈絡。
通常情況下哦,我們所說的正常舌象應該是那種淡紅色的舌頭以及薄薄的白色舌苔。
順序是按照舌尖——舌中——舌根——舌兩邊——舌下絡脈的順序進行觀察。
何老師提出了教材上的一種方法:“看舌八法:一看舌苔,二看舌質,三看舌尖,四看舌心,五看潤燥,六看舌邊,七看舌根,八看變換。”
有個同學問道:“老師,聽說舌尖是跟心有關,舌根是跟腎有關是嘛?”
何老師心想總算有個問正常問題的了,“一般來說是的,關于舌體的分區(qū),有很多種分法?!?
“但基本規(guī)律大差不差,上以侯上,中以侯中,下以侯下。
目前主流的分法有三種:以臟腑分,就是你剛剛說的那種,舌尖屬于心,兩邊屬于肝膽,脾胃屬舌中心,舌根屬于腎。
以三焦分就是舌尖屬上焦,舌中屬中焦,舌根屬下焦。
還有主要針對腸胃病的分法,舌尖屬上胃脘,舌中屬中胃脘,舌根屬下胃脘?!?
話還沒說完,下面的學生已經紛紛開始有鏡子的照鏡子,沒影子的照手機了。
“老師,我舌苔看著有點膩,但是舌根沒苔,是不是腎虛呀?”這個有可能。
“老師,我舌頭好像沒苔呀!”這個有可能是太薄了你沒看出來。
“老師,我舌尖紅,是不是心火旺盛?”這個也有可能。
何老師雙手微微向下壓著,然后輕聲地說道:“好啦,同學們,這便是咱們接下來要學習的知識內容哦!考慮到可能會有部分同學理解起來稍微困難些,所以呢,我這邊特意準備了一些圖譜來輔助大家理解哈,可以幫助大家更好地區(qū)分和識別?!?
話音剛落,他便熟練地點開了投影儀,并將畫面切換至需要展示的圖譜頁面。
緊接著,何老師繼續(xù)講解道:“那下面呢,請大家先看一看屏幕上顯示出來的這幾張圖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