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寒暑濕燥火,這是六氣。中基里面就已經學習過了。
那么風寒暑濕燥火,也是六淫,同學們,你們說,這有什么區別嗎?”
“六氣是正常的,自然界氣候,六淫是,四時不正之氣……”
過完端午節,大家都懶洋洋的,回答問題也是一句話停頓三次。
假期綜合癥是一種因長假期間過度放松、作息不規律、缺乏運動等導致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不適……
中診老師講課也有點有氣無力,昨天剛剛吃了粽子,今天堵車堵的跟粽子一樣。
而且今天高溫紅色預警,教室里雖然有空調,但是講起課來還是鼻翼出汗。
“病性辨證,是在中醫學理論指導下,對四診所得的臨床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從而確定病性的辨證方法。
所謂病性,是指疾病當前病理變化的本質屬性,是對疾病一定階段整體反應狀態的概括。
具體來說,即根據傳統的病因辨證、氣血津液辨證、陰陽虛損辨證等得出反映病變性質的基礎證,如風淫證、氣虛證、血瘀證、痰證、陰虛證等,是臨床施治的重要依據。”
“奧奧。”下面的學生有點不給力呀。
中診老師心說,豈有此理!
關門,放阿賓!
“李同學,老師去個洗手間,你先帶大家過一遍課程吧。”說完不等李介賓回答,就匆匆的出了教室。
“......”
教室里面沒了老師,同學們這不立馬精神起來嘛。
“賓哥,咋安排?”
“賓哥,給個響兒唄。”
李介賓有點無語,老師你這是干嘛呢,但是腿腳很麻利,馬上就上了講臺。
“咳咳,我們繼續講病性辨證,其實呢,之前是沒有病性辨證的,這些辨證都是近些年里,研究中診的時候,根據四診內容,然后總結出來的,我的意思就是,大家記記重點就行,別太在意。”
“比如這個六淫辨證,不就是中基里面的內容嘛,風淫證,不就是風性主動,善行數變,侵襲人體膚表、經絡等,導致衛外功能失常,表現出符合 ‘風’性特征的證。”
惡風,微發熱,汗出,苔薄白,脈浮緩;或有鼻塞、流清涕、噴嚏,或伴咽喉癢痛、咳嗽;或突起風團,皮膚瘙癢,癮疹;或突發肌膚麻木,口眼歪斜;或肌肉僵直、痙攣、抽搐;或肢體關節游走作痛;或新起面瞼、肢體浮腫等。
李介賓一條一條給同學們拆解。
風邪襲表,傷人衛氣,衛氣不固,腠理疏松,則見惡風發熱,汗出,脈浮;
風邪襲肺,肺氣失宣,鼻竅不利,則見咳嗽,咽喉癢痛,鼻塞,流清涕或噴嚏;
風邪侵襲膚表、肌腠,營衛不和,則見突起風團,皮膚瘙癢,癮疹;
風邪或風毒侵襲經絡,經氣阻滯不通,輕則可出現肌膚麻木,口眼歪斜,重則肌肉僵直、痙攣、抽搐;
風與寒濕相兼,侵襲筋骨關節,阻痹經絡,則見肢體關節游走疼痛;
風邪侵犯肺衛,宣降失常,通調水道失職,則見面瞼、肢體浮腫。
“賓哥,那這個風,跟中風有什么區別嗎?”
“問到點子上了,首先,古代的名詞并不統一,比如傷寒論里面說的太陽中風證,實際上是感冒,服用桂枝湯就行了。跟我們現在說的腦中風,腦出血、腦梗死不是一回事兒。”
這就是很多學習中醫的障礙,很多名詞在不同時代,不一樣,假如是個不懂中醫的文化人兒,自以為博學多識,扒拉扒拉古書,然后出來說,哎呀,你看人家張仲景治療中風是用的桂枝湯......
這就很麻煩了,所以學中醫首先就要先搞清楚概念,而不是直接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