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發現沒有,氣血津液辨證,如氣血虧虛呀、津液不足呀、病理產物辨證,如痰濕中阻呀、痰熱擾心呀......其實是跟中基里面我們學的內容一致的。”
第二天,中醫診斷學老師繼續拉片辨證論治,如今病性辨證已經講完了,何老師做個總結。
下面,李介賓強打著精神聽課。
昨天晚上送羅娜回來,羅娜酒勁兒上來發酒瘋對自己耍流氓,幸好被王映驕碰個正著,給自己解了圍......
大概是吧。
然后才知道,她們兩個居然是從小玩到大的閨蜜,謝天謝地,總算解釋清楚了,王映驕也知道羅娜酒品差勁兒,一喝多就說胡話,這才沒有毀了他的一世英名,大概吧。
“痰飲比較特殊,因為這是來自于經典內容《金匱要略》。
痰飲分為了:痰飲、懸飲、支飲、溢飲。
沒聽錯,痰飲里面還有個痰飲,這也是因為過去的分類其實不怎么嚴謹。
其實現在也是如此,中醫專業分為了:中醫專業和中西醫專業......”
下面很多同學笑了出來,而李介賓則是反射性的念出來了原文,《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第十二。
“問曰:夫飲有四,何謂也?
師曰:有痰飲,有懸飲,有溢飲,有支飲。
問曰:四飲何以為異?
師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謂之痰飲;
飲后水流在脅下,咳唾引痛,謂之懸飲;
飲水流行,歸于四肢,當汗出而不汗出,身體疼痛重,謂之溢飲;
咳逆倚息,短氣不得臥,其形如腫,謂之支飲。”
場面一度安靜,隨后掌聲爆發。
“厲害呀!阿賓。”
中診老師也豎起大拇指:“李同學中醫基礎很扎實嘛。”
“所謂痰生百病、百病皆由痰作祟、痰多怪病,很多疑難雜癥都與痰有關。”中診老師講到這里,突然反應過來,解釋道:“這個痰是廣義的痰,包含了有形之痰與無形之痰,可不單單指的咱們咳出的痰液......”
中醫治法有燥濕化痰一說,燥濕就是健脾,而健脾可以化痰。
也有理氣化痰,理氣其實也是健脾,而補氣,其實普遍就是指補脾氣。
疏肝理氣,則是調暢氣機,無非升降出入,這也是為什么后世醫家用柴胡廣泛的原因。
“那么我們講完了病性辨證,接下來就是病位辨證,也就是臟腑辨證。”
臟腑辨證,算是平時最常聽見的辨證方法了。
什么大夫一號脈,說小伙子,最近是不是手藝活太多了,腎虛呀。
或者說,小姑娘,最近是不是減肥減的太厲害了,脾虛呀,肝血虛呀。
這些就是臟腑辨證。
如果說病性的基礎是中基里面的病因氣血津液病理產物,那么臟腑辨證的基礎就是中基里面的藏象。
也就是五臟六腑。
學中醫要先懂里面的邏輯。
中醫理論是個很具有樸素唯物主義的理論體系,其中言五臟精氣,就是在講五臟的功能,教材上說什么人體精氣盛衰呀,就是在講人體的功能,以五臟六腑為中心的一整套功能體系。
這個時候,前面藏象學的內容就要用上了。
心:位于胸腔之內,膈膜之上,兩肺之間,脊柱之前,形似倒垂未開之蓮花,外有心包護衛。心為神之舍,血之主,脈之宗,為五臟之首,在五行屬火,在五臟陰陽中屬陽中之陽,起著主宰人體生命活動的作用。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脈,主神志;
心開竅于舌,其華在面,在志為喜,在液為汗,手少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