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新生聽不懂他們在說什么,這才是正常情況,畢竟剛上學一年,中藥學、藥理學都沒上過,要真懂了,那才是怪事兒……
看幾個人一臉茫然,李介賓解釋了一句:“西地那非,是藍色小藥丸兒。”
幾個純潔的大學生還是不懂。
“在國內有個響當當的外號,叫‘偉哥’的便是。”
“嗷嗷嗷!”幾個舍友小眼神兒馬上懂了,兄弟你早說不就行了,說什么地什么非的,誰知道是干嘛的。
談話間,那邊麻辣香鍋好了,大樹龍兒一馬當先的去端去了,老賈則是去盛米飯,羅娜去拿筷子。
這下好了,李介賓發現自己沒活兒了,索性就坐在原地等吃。
麻辣香鍋聽說是來自辣慶的吃法,但是走進大家視野還是在大學餐廳,以其方便快捷,麻辣鮮香油混搭的風格,成為大學生們常吃的美食。
李介賓夾了一筷子方便面,稍微有點硬,要是這個方便面能稍微泡一下再炒就好了。
羅娜則是端了一碗水,吃前涮一下。
李介賓也有模學樣,端了一碗水,涮一下再吃,味道也在,而且不會太辣。羅娜是覺得油,李介賓是吃不了辣。
吃了一會兒,幾個大老爺們滿頭大汗,又去加米,這玩意兒太下飯了,羅娜跟李介賓則是中場休息。
“繼續說,中藥減肥的事兒。”
“正吃著呢,減肥的事兒可以吃完再說。”
“剛好歇歇,說唄,中藥怎么減肥?”
李介賓看羅娜確實好奇,所以就簡單講了一下中醫藥減肥的思路。
無非下法,消法,消積導滯。
以張子和為首的攻邪派,認為人生病是因為身體被外邪侵襲,纏綿不去。
所以應當驅邪為主,使邪有出路。攻邪派認為,病邪入侵人體停在肌表,可以采用發汗的方法祛邪;當病邪停留在胸膈以上部位,可采用吐的方法,將病邪從口中祛出體外;當病邪位于胸膈以下,可將病邪通過二便從下排出體外。
在表用汗,在里用消下之法,這邪氣伴隨汗、痰、小便、大便排出體外,則人體就痊愈了。
所以攻邪派最擅長用汗吐下法,且多用破氣藥,為后世明清醫家所詬病。
歷史仿佛是一個輪回,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攻邪派祖師張子和,當年主張攻邪,也是反對當時的醫家妄用溫補,力主“邪氣加諸身,攻之可也”,要祛邪正始能安。
其思想主要表現在“三法六門”,即以汗、吐、下三種攻邪之法,以駕馭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外邪。“至約之法,其治有三;所用之藥,其品有六;其治三,則汗下吐;其品六,則辛、甘、酸、苦、咸、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