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簡要病情:
患者以“發作性胸悶、心悸1月,加重伴氣短、乏力2天。”為主訴入院。
癥見:神志清,精神差,胸悶、心悸,偶有胸痛,氣短、乏力,易汗出,偶有咳嗽、咯痰,雙下肢沉困,四肢發涼,納寐可,二便正常。
專科檢查:心前區稍隆起,心濁音界無擴大,心率68次/分,律不齊,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病理性雜音。
診斷為“1.胸痹心痛,2.心悸病;1.冠心病 不穩定型心絞痛,2.頻發室早,3.支氣管炎”。
中醫治療給予益氣養陰,化瘀通絡為治則,擬生脈飲合炙甘草湯加減,給予注射用益氣復脈針靜滴益氣復脈,養陰生津;給予苦碟子注射液靜滴活血止痛,清熱祛瘀;給予參松養心膠囊口服益氣養陰,活血通絡,清心安神;
西醫治療給予抗血小板聚集,強化降脂、穩定斑塊,抗交感神經興奮、控制心室率等綜合治療。
患者住院期間反復出現發熱,多次請肺病科、普外科、血液科、風濕病科等相關科室會診以指導治療,并遵會診建議完善相關檢查,多次完善炎性指標檢查,感染源篩查,呼吸道病原體檢查等相關檢查,目前病因不明,仍有發熱。
實驗室檢查:
(10月18日)血常規五分類:白細胞12.23x10^9/L、中性粒細胞數9.36x10^9/L、中性粒細胞比率76.50%、血紅蛋白103.00g/L、C-反應蛋白定量87.00mg/L。
(10月29日)降鈣素原:0.05ng/ml,血常規五分類:白細胞11.53x10^9/L、中性粒細胞數9.35x10^9/L、中性粒細胞比率81.20%、血紅蛋白106.00g/L、C-反應蛋白定量 81.00mg/L。
(11月01日)呼吸道病原體:均陰性。
(11月04日)小肝功:總膽紅素26.1umol/L、直接膽紅素10.5umol/L,血常規五分類:白細胞11.71x10^9/L、中性粒細胞數9.60x10^9/L、中性粒細胞比率82.00%、C-反應蛋白定量54.00mg/L,紅細胞沉降率:紅細胞沉降率53.00mm/h。結明二項及結核桿菌T細胞檢測回示陰性;自身免疫抗體及類風濕全套定量回示陰性;
(11月06日)torch篩查:巨細胞病毒抗體IgG>1000.00AU/ml、風疹病毒抗體IgG73.78IU/ml、單純皰疹病毒1型抗體IgG 186.93 AU/ml。鐵蛋白陰性。
(11月15日)心肌酶譜:白蛋白33.0g/L、直接膽紅素8.4umol/L、肌酸激酶12U/L、乳酸脫氫酶108U/L,紅細胞沉降率:紅細胞沉降率73.00mm/h,血常規五分類:白細胞10.06x10^9/L、中性粒細胞比率74.10%、血紅蛋白105.00g/L、C-反應蛋白定量59.00mg/L。
(11月16日)血常規及三分類、全血細胞形態分析結果回示:白細胞10.3x10^9/L、中性粒細胞數目7.8x10^9/L、中性粒細胞比率75.6%、白細胞數增高,可見粒細胞漿中顆粒增粗、增多,成熟紅細胞大小不等、色素充盈尚可,血小板散在分布2.7%;全血細胞形態分析:分葉78%,中幼粒1%,淋巴13%,單核7%;
(11月19日)血常規回示:中性粒細胞比率74.30%、C-反應蛋白定量62.00mg/L。
(11月21日)內毒素及真菌定量回示:均在正常范圍;甲功及甲狀腺抗體回示均正常,抗“0”正常,12項細胞因子檢測:白介素-54.90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