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動記得李介賓曾經講過一個開方原則,當你不確定是虛是實的時候,可以先用補法試投一下。 因為用了補法,無非就是沒用,但反過來,如果患者本身就是虛證,再用攻伐就是危證。,鹽小茴香15g,肉桂5g,烏藥15g,醋延胡索20g,生姜10g。豆蔻10g,熟地黃10g,炒山楂10g,焦神曲15g,炒麥芽30g。 三劑,水煎服,一日一劑分服。 在天臺烏藥散與暖肝煎之間,林動選擇了暖肝煎。 暖肝煎最早出自明代醫學家張景岳所著的《景岳全書》第五十一卷。 在該書中,張景岳明確指出其適用于治療肝腎陰寒導致的小腹冷痛和疝氣等癥狀。 張景岳作為明代著名的醫學家,擅長溫補療法,被譽為\"溫補派\"的代表人物。他的用藥特點注重滋補,強調人體陽氣的重要性。這種溫補理念在暖肝煎的配方中得到了體現。 暖肝煎的主要功效是溫補肝腎、行氣止痛。它通過溫熱藥物來溫暖肝臟,促進氣血運行,緩解因肝腎虛寒而引起的疼痛。同時,方劑中的行氣藥物有助于疏通肝經,改善氣滯血瘀的狀況。 總的來說,暖肝煎是張景岳溫補理論的具體應用之一。 這個方劑主要用于治療因肝腎不足、寒滯肝脈導致的睪丸冷痛、小腹疼痛、疝氣痛等癥狀,這些癥狀通常伴隨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脈沉遲等體征。 暖肝煎的方劑組成包括當歸、枸杞子、小茴香、肉桂、烏藥、沉香(或木香)、茯苓,以及生姜。 這些藥材共同作用,以達到溫補陽氣、行氣解郁的效果。 其中,肉桂和小茴香作為君藥,主要負責溫腎暖肝、散寒止痛;當歸和枸杞子作為臣藥,負責補養肝腎;烏藥和沉香則協助行氣止痛;茯苓和生姜作為佐藥,負責滲濕健脾和散寒和胃。 在臨床應用中,暖肝煎可用于治療精索靜脈曲張、腹股溝疝、鞘膜積液等屬于肝腎虛寒的疾病。 在使用時,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癥狀進行適當的加減。例如,若寒癥較嚴重,可加入吳茱萸、干姜,甚至附子;若腹痛較嚴重,可加入香附以行氣止痛;若睪丸痛較嚴重,可加入青皮、橘核以疏肝理氣。 值得注意的是,暖肝煎并不適用于所有類型的疝氣或睪丸疼痛,特別是那些由濕熱下注引起的陰囊紅腫熱痛癥狀,應避免使用此方劑。 大樹看著林動開出的方子,眼睛瞪得大大的,腦海中迅速閃過這學期方劑課上學到的知識。 突然,他恍然大悟,想起了方劑老師曾經講過的內容。原來,林動開出的方子正是方劑課本里的。 這一刻,大樹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錯誤。 他一直以為林動和自己同年級,所以對于林動能寫出這樣的方劑感到驚訝。 但實際上,林動的年級比他高,早已修完了方劑學課程。 回想起與林動一起學習傷寒的日子,大樹不禁感嘆,這段時間的共同學習讓他產生了林動和自己一樣的錯覺。 他們一起討論病情、研究醫書,互相交流心得,仿佛是一同成長的同學。 然而,現在他明白了,林動在方劑學方面已經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到底是這小子偷偷卷?還是我自己飄了? 林動開完方子后,也是心中感慨萬千。 遙想當年,他剛剛學完方劑時,同樣是躊躇滿志、意氣風發。 那時的他天真地認為,開方不過是小菜一碟罷了。 畢竟,自己已經學習了如此之多的方劑知識,看個小病豈不是易如反掌? 然而,事實卻給了他沉重的一擊。當他的親朋好友前來找他看病時,他滿懷信心地開出了一張張方子,可最終的結果卻是——竟然沒有一張方子能讓病人見到明顯的療效! 這無疑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打擊
第503章 茴沉烏藥姜肉桂(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