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樹,你來回答一下,導赤散的特點是什么?”方劑學老師看著大樹心不在焉的,特意點他名字提問。
大樹站起來,一旁的李介賓小聲重復了一下老師提問的內容。
然后大樹就張口回答道:“《醫宗金鑒》上講導赤散的證候特點是‘水虛火不實’。水虛就是說陰有一定的損傷。熱并不是很重。
錢乙這個方針對小兒,小兒臟腑嬌嫩,易寒易熱,病變變化較快,所以內熱,心經熱形成很容易傷陰,所以它清心經熱利水同時,很注意要養陰,所以利用生地了。
火不實是指的心火不管上炎,不管下移,熱不是太重。所以清熱力量也是比較緩和的。所以做為小兒易寒易熱,產生一點心經內熱,這個證候并不重。所以叫它水虛火不實,是歷來對這個證候特點的一個歸納。”
大樹這些日子進步飛快,這些課本上的知識是早已經通了的,所以哪怕上課有點心不在焉,但是依舊難不倒他。
方劑老師看他回答的很是標準,也就不追究他上課打小差的問題了。
只是就這樣隨便一個不聽課的學生都回答的那么好,到底是自己教的學生厲害,還是自己這課白教了?
方劑學老師覺得這一屆的學生確實基礎都很扎實,所以打算拓展一下。
他的目光在教室里掃視了一圈,最終落在了李介賓身上。
“李介賓,你站起來說一下八正散與導赤散的區別。”
八正散與導赤散都可用于治療小便澀痛。
八正散的藥物組成包括車前子、瞿麥、萹蓄、滑石、梔子、甘草、木通、大黃等,藥物比導赤散相比,少了生地竹葉,但是多了許多藥物。
真的在臨床開方,其實完全可以合方使用,或者兩個方子其實開出來差別不大。
但是在方劑理法上講,多一味藥,少一味藥,效果差別不大,立意其實已經變了。
李介賓站起身,“八正散和導赤散雖然都可以治療小便澀痛,但它們的主治和作用機制有所不同。”
方劑學老師點了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首先,八正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它的主要作用是清熱瀉火、利水通淋。
它主要用于治療濕熱下注引起的小便澀痛、尿頻尿急、尿色黃赤等癥狀。
八正散的組成藥材包括木通、瞿麥、萹蓄、車前子、滑石、甘草梢、梔子和大黃,這些藥材共同作用,可以有效地清除下焦濕熱,緩解小便澀痛。”
“而導赤散,出自《小兒藥證直訣》,它的主要作用是清心養陰、利水通淋。
導赤散主要用于治療心經火熱證,如心胸煩熱、口渴面赤、口舌生瘡,以及心熱移于小腸導致的小便赤澀刺痛。
導赤散的組成藥材包括生地黃、木通、生甘草梢和竹葉,這些藥材可以清心火,養陰液,利水道,從而緩解小便澀痛。”
標準答案,只是有點單調。
方劑老師心想,阿賓呀,阿賓,我還是喜歡你之前那副桀驁不馴的樣子......
他滿意地點了點頭,“很好,李介賓,你的回答很全面。八正散和導赤散雖然都可以治療小便澀痛,但八正散更側重于清熱利濕,適用于濕熱下注的情況;而導赤散則更側重于清心養陰,適用于心火旺盛的情況。”
李介賓坐了下來,這些知識只是為了應付考試,真的給人看病開方,太較真兒就容易變成教條主義。
八正散與導赤散都是宋朝的方子,所以近似。
只是最大的區別是,八正散是驗方,或曰,祖傳秘方,專治小便澀痛。
而導赤散是錢乙臟腑辨證的產物,按照某玄幻小說的設定,導赤散只是錢乙用來演示自己的大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