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進攻涼國的魏軍,在經(jīng)歷準回人伏擊后,等來了他們的皇帝和援軍以及軍械糧草。
在到達賴偉強軍營,李雍就召集文武進行軍事商討。
“賴將軍,目前是什么局勢?”
對于目前魏軍和涼軍的對峙局勢,好需要賴偉強親自講解一下。
“回陛下,涼軍兵力不如我軍,他們只是借助地勢堅守城池和那些險要之地。至于準回人,他們以騎兵的形勢不停的騷擾我軍。”
看來準回人和涼國是徹底聯(lián)合了。
“照目前的局勢發(fā)展來看,我們似乎也只能選擇循序漸進地向前推進了。然而,準回人實在是個大麻煩啊!”郭奉忍不住在一旁發(fā)牢騷。
“沒錯,準回人的問題的確讓人頭疼不已。咱們的騎兵要想與之抗衡并非易事,為了解決這群討厭的騎兵帶來的困擾,我們迫不得已投入了大批騎兵前去驅趕他們才行。”傅損附和著說道。
“而且,截至目前為止,準回人并未顯露出他們真正的主力軍實力。從他們攻打王成時所出動的兵力規(guī)模來分析判斷,他們顯然還未使出全力呢。”鄧斐緊接著傅損的話語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并進一步闡述道。
“你們一直在說準回人的問題,那涼兵的實力怎么樣?”
對于準回人,李雍已經(jīng)有了了解,他還想看看大家對涼兵的看法。
“涼兵借助熟悉涼國地理的優(yōu)勢,再加上他們能耐苦戰(zhàn),也是讓我們難以輕松應對。”
從李金生的嘴里,李雍知道看來涼國的軍隊也不是很好對付。
“出去看看吧!”
討論了一下,讓李雍對于目前的局勢有了了解,但他還要去外邊親自看看,這樣才能理解的更深刻。
出了營帳,李雍帶著文武登上木樓,眺望遠處的涼國城池。
“賴將軍,朕決定和你分兵。你帶著九萬人繼續(xù)圍攻這里和吸引準回騎兵,朕帶著剩余的大軍過武北口,直取墩山。”
李雍早就對涼國地理有所了解,他選擇和賴偉強分兵,是為了占據(jù)墩山。
墩山控住了涼國大軍的進軍路線,只要李雍拿下墩山,就不會受到來自準回人的騎兵壓力,還可以遏制涼國進兵路線。
“陛下,墩山有大批的涼軍,如此進軍會不會太冒險了?”
李雍緊緊握住馬鞭。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這樣決定了!”
那些據(jù)守的涼軍,很快就看到魏軍軍營里分出一支大軍,向北前進。
涼軍據(jù)守固然讓魏軍拿他沒辦法,但這也代表著他們對魏軍如何調(diào)動,也只能干看著。
遠處的準回人發(fā)現(xiàn)了魏軍的動向,但掂量了一下自己的實力,也就不敢輕舉妄動,而是將這個消息告知他們的主力。
“陛下,你說準回人會來襲擊我們嗎?”
對于這樣大張旗鼓的向北前行,楊孝感有些顧慮準回人會不會進攻。
“朕估計了一下準回人的實力,如果他們敢來,那就是給我們復仇的機會。”
李雍回看身邊的魏軍,對于準回人會不會進攻,他也很期待。
很可惜,準回人并沒有選擇對李雍的大軍發(fā)動攻擊。
魏軍在李雍的率領下,很快到達武北口,這里的涼軍并不多。李雍選擇派多支軍隊,分多方向,多批次對武北口發(fā)動進攻。
武北口并不是個兵家必爭之地,所以涼軍守衛(wèi)并不多。真正的要地,是距離武北口較遠的墩山。
大軍往北可以從多個方向到達墩山腳下,武北口就是其中一個。李雍選擇這里,單純就是因為路程較近。
武北口的涼軍大概只是一批哨兵,也不足百人。魏軍很快就奪取了武北口,然后向著真正的涼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