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叉是五寸長,前面兩個尖,尖后是倒鉤,尾部系著長長的細麻線,王小英接過魚叉,眼中閃過一絲驚喜。她撫摸著魚叉,感受著那股冰涼而堅硬的觸感。“葉兒姐,你是說拿這個打魚?”她的聲音中充滿了興奮。
柳葉兒點了點頭,微笑著說:“是啊,這個可以打魚,還可以練暗器功夫。省的閑的無聊,我特意做了十個,做為我們練功用。”
王小英樂顛顛地接過了魚叉,心中充滿了感激。這不僅是一份禮物,更是一份深厚的情誼。她知道,這將成為她們之間永恒的記憶。
在入冬的微風(fēng)中,柳存秀、王小燕、常氏、徐氏和弓壽喜正忙著縫制新衣裳。布匹已經(jīng)備好,新衣裳的制作也進入了關(guān)鍵階段。他們的身影在暖陽下忙碌,每一針每一線都凝聚著他們對新生活的期盼。
與此同時,柳葉兒帶領(lǐng)著王小英和弓壽福來到河邊打魚。河水清澈見底,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柳葉兒一邊觀察水中的魚兒,一邊向王小英傳授打魚的技巧。她耐心地講解物體在水中的角度變化,讓王小英逐漸掌握了其中的奧秘。
弓壽福雖然年紀(jì)小,但練習(xí)得晚,內(nèi)力有所不足。他努力地模仿著柳葉兒和王小英的動作,盡管開始時一無所獲,但在多次嘗試后,他也開始捉到魚了。
在柳葉兒的指導(dǎo)下,王小英的命中率逐漸提高。她不斷地調(diào)整角度,終于成功地打到了三十多條小魚。雖然都是小魚,但他們的歡笑聲響徹河邊。
太陽逐漸西沉,三人帶著滿滿的收獲高興地回到了店里。他們不僅帶回了豐盛的魚獲,更收獲了團結(jié)協(xié)作的喜悅和成功的滿足。
柳存秀用十條魚精心熬制了一鍋魚湯,剩余的留待下次使用。王小英再次品嘗了這美味的魚湯燉肉。
第二天,王小燕向柳存秀傾訴:“小姑,我和母親商量好了,想回娘家過年,我們已經(jīng)很久沒回去了,我很想念她。”柳存秀溫柔地回應(yīng):“那是應(yīng)該的,回去和你母親好好聚聚吧。”此時,柳葉兒也表示:“小燕,我打算去譚大人那里一趟,把弟弟接回來過年。”柳存秀感慨道:“小德子是我從小看著長大的,我也很想他,是時候把他接回來了。”
王小燕提著十斤肉,柳葉兒拿著十條魚,王小英緊隨其后,三人一同前往襄陽知府。王丹露一見到他們,滿心歡喜,仔細打量著他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他們的個頭明顯長高了。
柳葉兒將東西交給仆人,王小燕拿出一包銀子,微笑道:“娘,這是你的分紅,整整二百六十兩。”王丹露接過銀子,滿臉喜悅,“這筆錢是我的了,一定要好好保管。”柳葉兒笑著回應(yīng):“夫人,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你只管享受數(shù)銀子的樂趣吧。”
譚逸文得知柳葉兒來訪,立刻回家探望。他熱情地要求招待柳葉兒,王丹露看出他的心思,便順?biāo)浦郏屃~兒前往譚逸文的房間。
柳葉兒與久別重逢的柳善德緊緊相擁,孩子氣地沖過來,緊緊抱住她,“姐姐,我好想你。”柳葉兒仔細端詳著柳善德,發(fā)現(xiàn)他長高了不少,也胖了一些,面色紅潤。她關(guān)切地問:“小德子,你在譚大人家過得習(xí)慣嗎?”柳善德回答:“還不錯,王姨待我如親人,譚大人和藹可親,還有逸文哥一直照顧我。”
譚逸文精心準(zhǔn)備了一桌豐盛的宴席,菜品雖然不多,但卻無比精致。席間僅有三人,他不斷地給柳葉兒夾菜,顯得十分體貼。看著自己碗里堆滿了菜肴,柳葉兒苦笑說:“逸文哥,這樣吃下去,我會變成胖子的,以后恐怕沒人敢娶我了。”譚逸文笑著安慰道:“別擔(dān)心,我不會嫌棄你,我娶你就好了。”
柳葉兒哼了一聲,表示不相信:“現(xiàn)在說得倒好聽,到時候就不一定了。”譚逸文認真地表示:“我可以對天發(fā)誓,我譚逸文……”柳葉兒捂住了他的嘴,及時打斷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