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有的工匠不過一百八十多人,他們既要打造軍器,又要制作民器,忙得不可開交。 再加上那一百多名組裝武器盔甲、分制定裝紙筒彈藥的普通工人,人手更是緊張。 輝堡寇家溝鐵廠的情況也不容樂觀,雖然有技師礦工三百多人,還有一些粗壯的婦人幫忙運煤運鐵,但人手仍然緊張。 而鎮(zhèn)河堡的李大集硝官李之芬,每日都要指揮那五十多個男女挑尿挑糞,灌溉集硝之地,然后將硝石制成火藥,也是忙得團團轉。 各廠新設后,分工更加明確。 李之芬?guī)е奈迨鄠€男女工人進入了火藥廠,分制定裝紙筒彈藥的普通工人也分了五十人過去。 鐵廠那邊,十幾個技匠師與三百輝堡礦工成了主力軍,各種冶鑄設備也已搬遷到位。 由于采用了火藥開礦的新技術,加上劉定邊派人修整了鎮(zhèn)河堡到輝耀堡的道路,以后只需用牛車運送鐵礦,大大提高了效率。 然而,好景不長,相廣等地突然開設了銀礦,吳宦帶走了兩百個礦工和一大半鐵廠的技師,導致鐵廠人手嚴重不足,正在修理的道路也進度緩慢。 吳宦還不斷呼喊人手技匠師不足,需要加派人手。 與此同時,工匠們的分工問題也日益凸顯。 有些人想進銃械廠,有些人則想進木器廠。 這兩個部門都急需工匠,特別是技藝嫻熟的工匠。 李茂森和吳良亨為了拉攏工匠到自己廠內(nèi),可謂是費盡了心思。 鎮(zhèn)河堡的工匠數(shù)量本就有限,其中大半還是學徒,技藝嫻熟的工匠更是少之又少。 即便從保安州調(diào)來了一百多戶軍匠,也不過是杯水車薪。這些軍匠到來后,鐵廠、銃械廠、銀礦、木器廠都紛紛搶奪工匠人手,競爭異常激烈。 木器廠要造水車,工匠卻只有一百四十多人。想在秋播前完成如此龐大的任務需求,簡直是天方夜譚。 聽了劉定邊的訴說后,林嘯也感到頭疼不已。 現(xiàn)在保安境內(nèi)軍民分田分地,百姓們對田地的渴望如同烈火般熾熱。 家中有田地可耕的他們,自然不愿意去當工匠。而且林嘯需要的是技藝嫻熟的工匠,那種一進廠就能做水車、制火銃的高手。 可是,這樣的工匠到哪里去找呢? 林嘯心中盤算著,眼中閃過一絲決絕。 他深知,要解決當前的人手短缺問題,必須采取一些創(chuàng)新且實際的措施。 伐木場、石料廠、煤廠與鐵廠,這些地方對技術的要求并不高,主要需要的是礦工和普通的青壯年勞動力。 年初以來,不斷有流民涌入保安境內(nèi),林嘯已經(jīng)設立了粥廠來救濟他們。 現(xiàn)在,是時候讓這些流民以工代賑,通過勞動來換取生活的保障了。 等他們在工廠里穩(wěn)定下來,干個幾年,再考慮為他們分配田地,讓他們真正在這里安家落戶。 此外,保安州境各堡的軍民們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他們享受著分田、分牛、分水車的福利,現(xiàn)在正是農(nóng)閑時節(jié),應該組織他們起來,為工廠貢獻木料,打制灌井,伐木采石。 當然,林嘯會確保他們有足夠的食物,讓他們能夠安心工作。 至于那被服廠,雖然目前還在規(guī)劃之中,但林嘯已經(jīng)有了明確的打算。 被服廠主要負責制作軍隊的營帳戰(zhàn)服,以及組裝軍士的武器盔甲等。由于很多布匹、棉花等原料還沒有購齊,所以被服廠的建設進度有些滯后。 不過,林嘯并不擔心這個問題,因為鎮(zhèn)河堡的婦女眾多,招募她們來工作便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想到這里,林嘯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來。 他相信,只要合理利用好這些資源,鎮(zhèn)河堡的工廠一定能夠順利運轉起來,為保安境的軍民們帶來更多的福祉。 隨后林嘯大步流星踏入
第182章 視察鎮(zhèn)河堡續(xù)(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