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非攻說雖然有所提及,但卻將貴族官僚定義為民,而普通百姓則被排除在外。更為荒謬的是,他們對于墨子提出的“兼愛”理念中禁止“強執(zhí)弱”、“富侮貧”、“貴傲賤”、“詐欺愚”,以及反對貴族、富人欺壓下層民眾的部分卻絕口不提。
同時,他們還輕視劉胥所看重的百工和農家,認為他們地位低下。少府、大司農、商部和稅部都被視為與民爭利的部門。法家更是被描繪成殘酷的官吏,宦官則被定性為奸臣。女子更被貶低為男子的附屬品。
對劉胥所強調的基礎教育,更是進行了激烈的批判,認為愚民才更易于被掌控,而皇帝則依賴于世家大族、貴族官僚來治理天下。
盡管劉胥清楚當前的皇權尚未到達巔峰,但只有類似于科舉制度的出現(xiàn),才能徹底打破世家對知識的壟斷。多年來,他一直在積極推動教育事業(yè),正是出于這樣的考慮。然而,由于長期忙于戰(zhàn)事,他忽略了與自己一同打天下的這群人大多出身于各大世家。他們表面上不敢公然反對,但私下里已經開始對皇權發(fā)起了攻擊。
于是,劉胥下令調查太學、武學以及其他大學、講武堂的學生資料。雖然心中早有預料,知道其中必然以世家大族、貴族官僚子弟居多,但當真正的數(shù)據統(tǒng)計出來時,他才震驚地發(fā)現(xiàn),留給普通百姓的名額竟然不到一成!這個結果讓他陷入了沉思,意識到問題遠比想象中的嚴重。
在這一成里,大多數(shù)是墨家、農家、公輸家等社會地位較低的學派。盡管武學一系以軍功入學的人數(shù)最多,但實際上,這里面肯定有貓膩存在!
當調閱兵部近年來的軍官調任名單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軍隊已經變得千瘡百孔。平民出身的將領幾乎都被調到偏遠的衛(wèi)所、仆從軍和刑徒軍。而作為秦國的主力禁軍和護軍,中上層軍官居然沒有一個來自平民家庭。這讓他深感憂慮。
大漢西域王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