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晉作為廠生技科的副科長,正式到科里上班后,感覺一個字,就是“累”。
這天,供銷科科長余華湘上班就到了生技科,拿了3個配件,放在劉晉辦公桌上,說:“小劉科長,這是縣公司缺貨的幾個配件,他們要的急,麻煩你快一點安排吧!”
“他們什么時候要?”劉晉問。
“按他們的要求,這個星期就能送貨給他們就好。”余科長回答。
“這么快,4天不到的時間,車間生產的工藝和流程時間都要3天左右,3個產品的圖紙,制圖和曬圖,一天時間,確是難得完成。”劉晉說。
劉晉心里想,上次圖紙事件,把自己害得夠慘的,以后,自己要堅持一個原則,草圖堅決不能出科室。
“公司里面的要求,是越快越好,我們盡量往前趕,爭取早點送貨去,辛苦你們,拜托,謝謝!”余科非常客氣地說道。
這時,一旁的生技科科長老黃說話了,“你這個老余,什么事到你這里,都是十萬火急的事。”
“我的黃科長,你就別說風涼話了,現在比不得過去了,公司要的貨,不僅我們一家廠子能生產,其他小廠也能生產供貨了。”余科長顯得有些無奈的說。
劉晉所在的這家機械廠,是上世紀計劃經濟的產物。按照當時農業機械發展的要求,各地農村使用的拖拉機及相關的耕作機具比較多,而這個機械廠就是作為上級布點,配套為這塊地區的機具服務的。
很長時期,公司需要的配件銷售、各地使用機具的修理和維護,都要找他們廠里幫忙解決。所以,這個機械廠的生產業務,都是計劃安排,都是有保障的。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實施,市場經濟不斷沖擊著計劃經濟,原來主要靠機械廠生產和服務的公司所需配件銷售及有關修理和維護業務,一些各地冒出來的鄉鎮企業也來搶這些業務了,機械廠的“獨家老大”地位不斷動搖了。
這些情況的出現,劉晉他們廠的領導和中層骨干們也逐漸感受到了。所以,大家對供銷科的一些要求也能夠理解。
“好了,我們共同努力,爭取早點把產品做好,盡快提供給公司。”生技科黃科長對老余說。
供銷科余科長聽老黃這么一說,既雙手一拱,嘴里連聲說:“拜托,拜托!”說完,轉身就走了。
見老余走后,黃科長轉身就對劉晉說:“小劉啊,這里的情況你也見到了,沒辦法,還是要多辛苦你。”
“黃科,你放心,我們年輕人,多干一點,沒問題。”劉晉笑笑說。
廠生產技術科,總共才3個人,黃科長和劉晉,還有一個老技術員,是一個女同志,六十年代的大學畢業生,但很少設計過什么產品,平時也就畫一些圖紙,速度還比較慢。
車間里一些技術較強的工人師傅們,是瞧不起生技科的,總認為技術這一塊,生技科就是擺設。
劉晉到科里以后,涉及技術的業務活不斷增加,制作產品圖紙的工作量也越來越多,劉晉倒是個樂天派,對工作不講價錢,埋頭干,這一點,大家都是很認可的。
劉晉在科里忙著按樣品制圖,他和老技術員分了工,他制完圖,就由她描圖,曬出的圖紙既送車間加工。
下午上班一段時間了,劉晉拿起第三個配件,準備測量制圖了,翻砂車間主任來了。
“小劉,跟我到車間去一下,我們木模班有一個外加工件圖紙,有幾個地方拿不準,你來給我們參謀參謀。”他一進科室門,嘴里就大聲招呼著。
劉晉本計劃今天要把3個配件的圖紙制作完成,爭取明天上午曬完圖,下午就把圖紙送到車間,安排生產。
看見是翻砂車間的唐主任來了,劉晉忙放下手中的活,一臉歡笑地說:“主任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