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帆的心情,宛如坐過山車一樣,忽上忽下。
聽著法制科兩位警官的案情分析,他知道這里出現的情況,和上世又不一樣了。
金科長分析的這些,緊貼案情,緊跟現場,很有針對性,思路很對,方向很準。
這些,也是上世后來進行的重要反思之一。
那個年代,對于國營單位,幾乎有天然的信任。吃公家飯,又會有什么大的問題呢?簡單問詢之后,又有對應的人證佐證,就直接忽略放過了。
潛意識中,還是認為是傳統的拐賣集團組織,人販子的集體作案。
公安機關的偵查方向和調動警力,更多地放在,現場人員問詢、外來人口排查和交通協查上。
并出于政治考慮,不導致大的社會動蕩,不擴大負面影響,案情也沒有及時向社會進行正式通報。
在各種因素的夾雜下,導致錯過了最佳的破案時機。
客觀講,隨著改革開放慢慢深入,經濟建設漸漸成為絕對中心,精神文明建設相對緩慢。“一切向錢看”、“笑貧不笑娼”、“貪污腐敗”等問題逐步出現。
沒有任何兆頭,也沒有太大壓力,一部分人突然就變壞了,不擇手段,心狠手辣。
而社會和大多數人,都沒有做好相應的準備和應對。這是社會進步的陣痛,也是時代的悲哀。
楊曉帆可以判斷,上一世,金令鎮應該是沒有參與破案的,至少這個偵破思路是肯定沒有提出來的。
事實也確實如此,當時的楊曉帆萬念俱灰,心無旁騖,頹然離開。其他“小四只”們心情也都非常不好,估完分后,大家也沒有一起聚餐,就各自回家了。
金德寶還是回到爺爺家,依舊參加了家庭組織“高考大捷”慶祝大會,但他意興闌珊,強裝笑顏,順從地陪同四位老人家,也沒有心情去幫助爸爸。
那時的金令鎮,老老實實地坐在餐桌旁,低頭喝著悶酒,聽著老爺子和岳父“兩座大山”吹牛、斗嘴、夸孫,又抬頭看看出色的兒子,感嘆著自己的事業平淡,以及年華老去,深感處處受制,同樣也是精神不振,心不在焉。
倒不是說,法制科科長金令鎮同志的偵破水平,有多么高明。但他有一點是很特殊的。
他是軍轉干部,還是營職干部轉業,在保密單位還當過營、連、排三級主官。
那個年代,軍人的政治地位是最高的。而防間保密、打擊犯罪是深深刻在軍人骨子里的。
為了黨和國家,為了人民,敢于質疑一切,敢于挑戰一切,敢于針對一切。
對于國營單位,沒有那么多的信賴和包容而已。愛誰誰,管你是誰,哪個單位,感覺有問題,就要查。
而且,檢查也是一種保護啊。
看著金科長分析的頭頭是道,離答案越來越近。楊曉帆還是很激動的,他終于不用強行出頭了。
但最后金令鎮同志,經過多思多想多慮,圓滿錯過最佳答案時,楊曉帆是愕然的。
四選一,你先淘汰了兩個,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都是成年人,你做什么選擇題啊,全要不好嗎?
暗嘆一聲:“唉,還是需要我出馬啊,其實茍著偷偷發育,多香多好啊。”
金科長還保持著即將沖鋒的姿態時,楊曉帆說話了:“金叔叔,我有些想法,和您匯報一下。”
最意外的反而不是金科長和李警官,而是金德寶。
他心里暗想:“班頭太棒了,居然有發現,能看出問題,真是太厲害了,這四舍五入,就是我厲害啊。”
德寶開心地說:“班頭,你隨意說,大膽說。毛主席講過,‘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人民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