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文化源遠流長,勤勞和儉樸是核心價值觀念。
即使在這種文化背景下,人們還普遍認為,無論條件如何,都應該為兩個重要的事,做好充分的準備和規劃。
經濟再差的家庭,也會認真用心準備。
一是老人的殯葬費,俗稱“棺材本”。尊重和孝敬長輩是至關重要的。
為老人準備殯葬費用不僅是對長輩的一種物質上的尊重,也是表達孝心的一種方式。
所有家庭都會盡力積攢這筆錢,以確保長輩在離世后能夠得到體面的安葬。
這是對生命尊嚴的維護,也是對家族傳統的傳承。
另外一個就是孩子的教育費,也稱為“上學錢”。
教育在華夏文化中同樣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人們普遍認為,教育是改變命運的關鍵,是孩子未來能夠自力更生、貢獻社會的基石。
父母都會盡力為孩子的教育投資,確保他們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為將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金家、謝家更是非常重視,金德寶這個從小就聰明的孩子。
金德寶的教育基金,來源較為復雜和廣泛。
是金、謝兩家的四個長輩,還有金令鎮、謝向君夫妻,在金德寶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努力攢的。
金老爺子出差得了一筆補貼,就交給謝向君,讓給孫子存上。
謝老爺子出本自傳,拿了稿費,拿出一部分,也交給謝向君,讓給外孫存上。
可以這么說,金德寶幼兒園還沒有畢業,教育基金已經可以供到大學畢業了。
金德寶稍微有點顫抖的手打開存折,映入眼簾的是小小的金額,但代表大大的愛。
他突然吃了一驚,問道:“媽媽,怎么這么多啊?”
謝向君看到兒子也被震驚了,不禁得意地笑了,溫柔地說:
“你想去廣東上大學,那里消費高。當然要多準備一些。所以本來就攢了有6萬元。
這次你高考考的好,給咱們金家、謝家都長了臉。你爺爺和你外公,一家給了一萬元獎勵?!?
“你大伯、大姑、小姑,還有你大姨、小舅,一家給了2000元?!?
“這些都是血濃于水的親戚,對你的好,還有幫助,你要一輩子牢記在心的?!?
金德寶本來就是懂事的孩子,自是知道輕重,也會感恩,他連忙點頭。
但他還是裝出好奇的樣子,眨了眨眼,問道:“媽媽,那還有元呢,莫非是我大姐、二姐?”
謝向君知道兒子在搞怪,笑罵他:“你大姐、二姐,都在上學,哪里有那么多錢給你?你想的美,明知故問。”
金德寶哈哈一笑,他本來就是為了調節一下氣氛:
“我當然知道,這元,是我最愛最好最美麗的媽媽,給我獎勵的?!?
謝向君也被他的貧嘴給逗笑了,剛才傷感的情緒,一點都沒有了。
“這里面你爸也拿了5000元。他嘴上不說,其實對你很滿意的,很是為你驕傲的?!?
金德寶原來對家里的財務狀況,一直不太了解。自從炒股之后,對經濟這方面可是感興趣。
他就打趣問謝向君:“媽,咱家的錢,不都是你管著嗎?我爸怎么還有錢,存的私房錢啊?”
謝向君一聽,臉都有些紅了。她還是不太習慣和孩子講夫妻之間的事情。
那個年代的人,都相對靦腆。
不過,謝向君還是希望。兒子能夠多了解一下他的爸爸,也知道家里的一些真實情況。
就像他說的,他已經成年了。
“德寶,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相處模式,財政也是一樣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