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欲望和貪婪是無休止、無止境的。這是人類復雜心理和行為的一個方面。
從古至今,無論是在文學作品中,還是在現實生活中,這種永不停歇的追求,都一直不斷地被認真描繪和反復討論。
楊曉帆沉浸官場時間還相對太短,并且還是無欲無求的是檔案局副局長。
即使是身處大氣層、高智商的他,也太小看了王副行長的貪婪和欲望。
這些也讓事情變得有些不可控制。
那種對財富的無盡追求和對地位的極端渴望,讓王福利徹底瘋狂了。
王福利在辦公室里來回踱步,反復推敲,深入研判。
他始終覺得自己,絕對不能錯過這樣的天賜良機,否則他將會后悔終生。
他原本只是想拔掉楊騰飛這根“眼中刺”、“肉中釘”,換上自己的人,方便以后自己行事,牢牢掌握住信貸權。
但如果能夠斷定這是一起團伙協同騙貸案,性質將是十分惡劣的,會驚動全省,當事人都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而作為一把手的行長也肯定難辭其咎,大概率要被撤職,甚至被降職處分。
而立了大功、成功挽回銀行損失的他,又作為第一副行長,直接接任行長的可能性,將是極大的。
職場中的“江湖”不僅僅是合作,更多是競爭,這往往才是重頭戲。
但平時,無論是上下級的關系處理,還是團隊的協作與對抗,表面上都處于良性的競爭中。
畢竟同是為了一個目標,大家還是一個整體。
一旦主動將這個蓋子掀開,越級上報,或者直接報警。就相當于亮刀子、拿叉子、扔磚頭,算是直接動手了,相當于撕破了臉皮。
不但對王副行長的人設,多少有些影響。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影響到上級對他的觀感和使用。
王福利反復在內心中衡量著利弊,對比著得失。此刻他多想找人商量一下,但沒用的,他注定是孤單的。
省行的靠山不能請示,絕對不會同意的。對方肯定希望他平穩發展,那樣便于安排,也有利于對他的控制。
他雖然很不甘心,但沒有辦法。進了人家的門,就是人家的人。有的時候,人都算不上,就是一條狗。
行里的親信也不能征求意見,他們想的都是自己的利益,肯定也希望平穩,不愿意冒險,畢竟利益關系至上。
這個事情最大的的受益者是他,那么這個抉擇也只能 他自己下。
思考良久,王福利最終還是下了決心。
“挽回國有資金”,這個出發點,無疑是最合適的,也是最合理的借口。
不管事態發展如何,自己的本意,是為了國有資金,這是大義,也是陽謀。
至于為什么不向行長按級報告,那就只能等行長還能坐穩位置,再向他慢慢解釋吧。
王福利決心一定,心一橫,拿起了桌上的程控電話。
他將情報報告了省行紀檢部,直接同部長進了詳細匯報。
還特意指出了自己身上存在的失察失管、放松放縱等問題。
部長哪里還有時間聽他的自我反省,直接掛斷了電話,跑步去向省行行長進行匯報。
500萬,在這個年代,是什么概念,都可以買京城十幾處房產了!
聽王福利的意思,印刷廠早就資不抵債。這批貸款大概率是到有關單位洗一下,進入個人腰包了。
然后印刷廠直接宣布破產,進行國企改革,資產重組,交給個人承包負責了。
工行的貸款估計是遙遙無期,很難收回了。
紀檢工作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工作。它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