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
人也是一樣。同樣一個人,放在不同的崗位上,表現是十分不一樣的,發揮的作用自然也不相同。
從內心中,楊曉帆是十分認同李猛的。
他的自律性是差一些。但是腦筋好使,為人正義,性格開朗,身體素質又好。
如果順從他的個人志愿和想法,通過高考,能夠考入軍校,參軍入伍。
在部隊的鋼鐵熔爐里,在強力的紀律約束下,他肯定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軍隊干部,甚至還能發展的更好。
軍隊里,現在也確實需要這樣的人才。
同時,楊曉帆幫助李猛的方式,也不是去走關系、找領導、跑門路。
那樣需要犧牲另外一個考生的未來,從而擠出來名額。這樣幫助李猛,也不符合兩個人的為人和處事原則。
楊曉帆慢慢吃著飯,聽著李猛訴說自己內心的苦悶。
本來就是十八歲的青春年少,滿懷希望,卻遭受打擊,心情自然十分低落。
獨在異鄉,遇到好朋友,肯定要好好傾訴一番。
這也是心理學上,一個很重要的疏導方法。就是先要耐心傾聽,等他全部說完之后。那個時候你再說什么,他才會去認真思考。
“班頭兒,你說我怎么辦啊?”大個子李猛從訴說轉為了詢問,目光中帶著希冀和探尋,帶有期待。
這也說明了楊曉帆在同學中的威信,一聲“班頭兒”可不是隨便叫的。
楊曉帆終于拿到了話語權,也自然就掌握了主動權。
“李猛,你需要先考慮一個問題,你就是單純想上軍校呢?還是一定要上軍隊信息大學呢?”
這個問題,和當初楊曉帆問林月清的目的是一樣的。只有搞清楚對方的真實想法,才方便給出有效建議。
李猛似乎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有些發呆。他想了想,說出了一個模棱兩可的答案。
“其實我也不知道信息大學好在哪里。同學們都學計算機、電子,說這些專業好。我看信息大學有這些專業,而且學校名字也好聽,學校地方也好,就報了。”
這也是一個時代的特色。個人獲取信息太難了,基本都是從眾效應,聽從傳聞,追求熱點。
“李猛,計算機其實并不好學的,不但要刻苦,還需要比較好的英語和數學基礎。但這兩門,恰是你的弱項。而且,你的高考分數,確實很難上信息大學。”
“而且,據我了解,軍校畢業除了考研考博,以及留校外,其余大部分畢業分配,都是到基層部隊,需要帶兵。”
“不同軍隊院校畢業的,在具體安排上沒有太大區別。待遇也都是一樣,本科畢業就是一毛二,副連職。”
“班頭兒,你的意思是?”李猛知道了楊曉帆不會隨便說話的,肯定是意有所指。
“李猛,我覺得你挺適合從軍的,而且帶兵肯定沒問題。反而搞科研、做技術,對你來說,有些費勁的。”
“那確實是,我喜歡和人打交道。不愿意計算和推導,就單單準備這個高考,可就要了我的命了。我打死也不會復讀的。”
“不過,班頭兒,我的志愿就報了一個信息大學,別的軍校也去不了啊?”
楊曉帆笑了,用手指著李猛一下:“你小子,得便宜還賣乖。你要感謝你的這次高考,超了重點線20多分,就有了很多機會。”
“信息大學,你去不了。但是別的軍校,基本都是按照普通本科線錄取的,你的分數很占優勢的,而且你的身體素質又這么好。”
“對于一般軍校來說,你就是優等生。一定會有軍校招生人員來找你的,要求你調劑到他們的學校,我建議你慎重考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