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就是讓她把鄉里的供銷社也改成超市的形式。
為此楊辰可以答應由縣供銷社來控股,反正鄉里的供銷社早就不賺錢了,不是還有些壟斷業務,早倒閉了。
但是所有的投入,也得縣供銷社來,這讓楊桂蘭有些無奈。
縣供銷社也不是多有錢,而且往鄉鎮投資,這是從來沒有過的。
楊辰把自己的商業計劃又講了一遍,楊桂蘭卻想到:“看來得把你們那的工商所升一格了。”
“小姑,你已經不是工商局的了,想想供銷社的事。”楊辰十分無語地說道。
“我跟班子商量一下吧,這么大的事,我也不好一個人說了算。”于公于私,這個忙都得幫,只是出于謹慎,楊桂蘭沒有一口答應。
本來楊辰還打算去商業局一趟,商業局下面有一個服裝城,楊辰想去看看能不能引到下嶺鄉。
但突然接到電話,說是在修路的時候,有個村民說某個土包是他們家的祖墳,死活不讓動,但又沒有證據,村里敢不認他,他就是全家趴在上面不讓動。
楊辰趕緊通知孫大偉趕緊過去,自己不放心,也趕緊往回返,走到半路的時候,孫大偉就打來電話,說已經解決了,那個村民是想訛錢,被他一通教訓,踹了兩腳,聽話走了。
但再回去也沒必要了,楊辰還是回到了鄉里,正好看到下嶺村的干部在跟一個農戶吵架,對方搭了個雨棚,伸出來好長,在下面擺了一個煙攤和冰糕攤。
本身就是違建,當然沒有補償,但這戶不愿意,雙方吵個不停,對方拉過來三親四舊,也不怕村干部。
楊辰走了過去,跟村干部說了幾句,最后村干部對他說道:“楊鄉長說了,可以給你一個大太陽傘,讓你擺在十字路口,比在這生意肯定好,這已經是照顧你了,你要再不聽,我們就要強拆了。”
基本上下嶺村的人都知道,來了一個年輕的特別過份的鄉長,所以看了看,也沒敢過來,回去商量了一下,就同意了。
順著這條路往東走,看到破爛不堪的鄉中學,楊辰就皺起了眉頭,這里規劃了好大一片地方,準備建新學校,但因為資金不到位,一直沒有動工,白白浪費了這么一大片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