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左派,什么是右派,普通的人會以為只是兩個派別,沒有什么大的區別,就像是漂亮國的民主黨和共和黨一樣,誰上去了,對普通民眾來說有區別嗎?
而且國內已經很久沒有提起左右派之分了,楊辰想看資料還得往久遠的時間翻。
大概的印象中,左派代表著激進革命,右派代表著保守和投降,所以一直以來都是“反右”、“反右傾主義”。
但經過研究之后,楊辰發現并不是這么簡單。
左派右派之分的來源是髪國的第一次大革命,革命結束之后,勝利者們在一塊開會,如何成立國家,制訂政策。
這個時候分歧出現了,一部分人還留戀封建社會的榮耀,認為應該保留很多封建主義制度。
另一部分人則認為,封建主義已經被徹底淘汰,全部推翻重來,直接建立資本主義制度最好。
留戀封建主義的人坐在會議桌的右邊,所以叫右派,左邊的自然就叫左派。
這就是左派右派的由來。
左派代表的新思想、新制度、新秩序,右派代表的是舊思想、舊制度、舊秩序。
這個時候右派,就叫保守派,或保皇黨;而左派就叫改革派,或革命黨。
但是,這是資本主義的新和舊,而到了二戰時期,馬克思主義誕生了,這個時候主張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就叫左派,支持和資本主義妥協共存的,就叫右派。
所以華夏的左派,就是革命派,右派,就是保守派,一直以來的反右,其實就是反對妥協,因為革命,一旦妥協,就會不徹底,就會有余毒,特別是對于華夏這種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國家來說,更是要左。
但是,在左派之中,也分出更加革命的,和略微支持妥協的,這就叫右傾,不是說你是右派,你是左派,但是向右邊傾斜了。
所以左派之中,又分左傾右傾,右傾要反,左傾同樣也要反,因為左傾就是暴躁急進,就像革命初期,一味地要在大城市開展革命運動,輕視敵人,不切合實際,急于求成,冒進,機會主義和冒險主義就是左傾的表現。
而高估敵人,低估自己,放棄原則犧牲利益來謀取共存的,就叫右傾。
無論左傾還是右傾,都是不對的,這就引入了一個中國古老的哲學思想“中庸”,雖然不提,但實際就是承認,不能左也不能右,可以略微偏左,但絕對不能偏右。
至于左翼還是右翼,主要是社會制度和經濟政策的區分,就跟主義沒有什么關系,國內基本上不講這個。
實際上這個時候以大漂亮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受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影響,左派右派也發生了改變。
這個時候他們的右派,就是原來保守黨,不再堅持封建主義了,而是堅持原始資本主義,搞自由和無序競爭,不用制度來束縛經濟的發展。
而他們的左派,實際上跟信奉馬克思主義的右派結合在了一起,主張提高社會福利,階級公平,減少貧富差距,對經濟進行有計劃的管制,典型的代表就是羅斯福主義。
所以,在全球看,實際上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已經揉和在了一起,右派是原始資本主義,左派是社會主義,那些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統統都是中間派。
而一直以來,不管什么時候,中間派的力量總是最強的。
楊辰看了以后,確實是大感收獲,也認識到了藺春林這樣做的用意。
同志,首先要在思想上一致,你是什么樣的思想,才能決定我們能不能當朋友,當同志。
如果根本的思想都不一致,怎么能夠長久地走下去,楊辰目前的級別,最多就是個種子,但是人家要看看這個種子是不是跟我們一樣,有沒有改變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