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世榮與鄧允貴合伙把缸瓦窯承包出來后,其實就可以隨時開工了,因為所有東西都是現(xiàn)成的。
不過,今天已經(jīng)是農(nóng)歷五月十八了,還有幾天生產(chǎn)隊就要割禾,這是一年中最忙最辛苦的時候,所有社員都要參加勞動。
這個時候,缸瓦廠顯然是不適合開業(yè)的。
經(jīng)歷過的鄧世榮明白,這次割禾可以說是他們那耶生產(chǎn)隊最后的集體勞動了,等割完禾之后,大隊干部就順從民意,開始著手分田到戶了。
眼看缸瓦廠還沒開工,距離割禾又還有好幾天,鄧世榮自然不會浪費這個難得的空閑時間,他在吃過早餐后,就走向另外一個堂侄鄧允強家。
那耶村以及附近的好幾個自然村,都是鄧姓的聚居地,全村除了嫁進(jìn)來的女人外,是一個外姓人都沒有,因此大家都是同一個祖宗,只是看隔了多少代而已。
鄧世榮來到鄧允強家的時候,鄧允強正坐在門口抽水煙,這個年代因為各個自然村都有種煙葉,受此環(huán)境影響,基本男女老少都會抽煙。
兩人互相打過招呼后,鄧世榮便直入主題問道:“允強,你家昌福今年已經(jīng)二十一歲,應(yīng)該娶老婆了,我看深水田村有個姑娘挺不錯的,要不要我?guī)兔繝烤€?”
在博白縣這邊的農(nóng)村,不管是現(xiàn)在這個年代還是后世,都有不少人熱衷于給熟悉的人做媒,為的倒不是賺那個媒人錢,主要是想體驗一下親自撮合一對夫妻的那種成就感。
所以聽到鄧世榮這樣說,鄧允強是一點也不奇怪,反倒是精神一振。
“九叔,你說的是誰家的姑娘?”深水田村跟那耶村離得不遠(yuǎn),走路二十分鐘左右就能到,盡管鄧允強不可能整條村的人都認(rèn)識,但也認(rèn)識其中不少人,所以才會有此一問。
鄧世榮笑著說道:“官德威家的?!?
鄧允強扶著煙筒想了想,說道:“官德威我倒是不認(rèn)識,但這個名字聽著挺熟悉的,我好像聽誰說過?!?
鄧世榮提醒道:“在供銷社工作的那個官德武就是他弟弟?!?
“原來是官德武的哥哥?。 编囋蕪娀腥淮笪?,隨即心中一動,真正重視起九叔介紹給他大兒子的這個對象了。
鄧世榮道:“官德威的這個大女兒今年19歲,高小畢業(yè),人長得雖然不算漂亮,但她性格好,而且勤勞能干,是持家的一把好手,誰家要是能娶到這樣的女人,日子都能過得紅紅火火,你要是覺得可以的話,我就去她家探探她父母的口風(fēng)?!?
“行,那就麻煩九叔了?!?
這個年代的人結(jié)婚都比較早,今年21歲的大兒子早就到了適合結(jié)婚的年齡了,鄧允強原本計劃等生產(chǎn)隊割完禾稍微閑下來了,就去請媒人幫他大兒子物色個對象。
現(xiàn)在九叔主動上門介紹,那是再好不過的了。
鄧世榮道:“嗯,那我一會就去問問,我估計是沒問題的,正好今天是圩日,你讓你家昌福做好準(zhǔn)備,如果人家姑娘那邊沒意見的話,我就安排他們到雙旺圩見上一面?!?
鄧允強聞言雖然有些驚訝于九叔的速度,但還是爽快的應(yīng)了下來。
目的達(dá)到,鄧世榮便去大隊的供銷部(供銷社在各個大隊的分部)買了一些糖果餅干,然后借了生產(chǎn)隊一輛單車,朝深水田村趕去。
這是鄧世榮第一次給人做媒,之所以挑中了鄧允強的大兒子鄧昌福,主要是因為前世鄧昌福夫婦是村里出了名的模范夫妻,兩人結(jié)婚數(shù)十年,一直是夫唱婦隨,從沒紅過一次臉,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的。
如此注定會幸福的婚姻,鄧世榮自然要積極幫忙牽線。
幾分鐘后,鄧世榮便騎著單車來到了深水田村,并熟門熟路的來到了官德威家,一眼便看到正坐在門口那里織谷蘿的官德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