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鄧世榮再次來到了縣城。
上次來縣城,是為了忙二兒子的事,這一次鄧世榮來縣城就只有一個目的——買房子。
如今,距離大兒媳生孩子的時間是越來越近了,經歷過后世的鄧世榮不像現在那些農村人那么無知,他非常清楚女人生孩子其實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在古代為此而送命的可不在少數。
因此,為了安全起見,肯定不能讓大兒媳在家里生孩子,至少第一胎和第二胎不能,到醫院生才是最安全的。
至于以后的話就再看情況,因為想多生幾個的話,就得考慮計生的問題。
說到計生,雖然政策是國家出臺的,但落實到各地的時候,也會因為不同的思想觀念而有所改變。
比如說,很多省份在七十年代后期就開始實施計劃生育政策,而且效果是非常顯著的,基本上80后90后都是獨生子女,生二胎的家庭都非常少見。
但博白縣不一樣,在1985年之前,農村人生多少個都無所謂,因為政府那個時候并沒有嚴抓,只是喊口號讓婦女同志主動去放環結扎而已。
到了1985年之后,政府才開始嚴抓計生。
當時有規定,有工作單位的人,只能生一個,多一個都不行,除非不想要那份工作了。
農村人可以生兩個,如果還想生第三胎,那就屬于超生了。
因為博白縣是出了名的重男輕女,沒有兒子那是絕對不行的,不管生多少胎,都一定要生到兒子為止。甚至對于很多農村家庭來說,只生一個兒子還不行,得生兩個才勉強達到標準。
所以政府在抓計生的時候,把這一點也考慮進去了,如果超生的那一戶人家生的全部都是女兒,還沒有兒子,那么抓到了就只是罰款,不會強行抓去結扎的。
但是,如果你超生了,你家又有了兒子,那不用多說,被抓到了肯定是要結扎的。
鄧世榮回想起前世,村里那些婦女為了多生一個兒子,那真的是什么風險都敢去冒。
比如說懷孕的時候躲到山上去住,那個時候的山可不是后世那種蓋有房子的果園,而是真正的荒山野外,一個女同志獨自在那種地方生活,說不害怕那絕對是假的。
可以說,為了多生個兒子,村里的婦女是真的拼了。
還有直接躲到親戚家去住的,讓鄧世榮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家后面的一個鄰居,原本家里就窮,然后他家一個親戚為了躲計生,就躲到他們家來了,結果在他們家沒有地方住,一個孕婦就只能住到牛棚去。
這還不算什么,由于雙旺這邊的風俗習慣,生孩子的時候是不能在親戚家生的。
于是,在某個月黑風高的晚上,鄰居家那個親戚要生孩子的時候,村里就兩個關系好的婦女幫忙接生,點著一盞煤油燈,洗干凈一個肥料袋,就這樣帶著那個孕婦到某個偏僻的半山腰去生。
好家伙,那個年代沒有電,山上也比較荒涼,在那種地方接生,連最基本的開水都沒有,條件可以說是簡陋到了極點。
那一次的接生經歷,真是把那兩個接生的婦女都嚇得半死,每次回想起來都心有余悸,難以想象那個時候要是出點什么意外的話,那她們可怎么辦才好?
在這種接生條件下,那孕婦都能安全把孩子生下,母女平安,只能說真是命大。
把孩子生出來后,回到親戚家,仍然繼續住牛棚,直到滿月之后,夫家那邊才來人把她接回去,真是夠可憐的。
鄧世榮肯定不會讓自己的兒媳婦受這樣的罪,能不超生就盡量不超生,就算要超生,那也不用躲到山上去,直接躲到城里也是可以的,這也是他打算在縣城買房的原因之一。
當然,現在買房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