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鄧世榮一行人回到那耶村,第一次出遠門的鄧允珍以及張家母女忽然有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在縣城待了十幾二十天,住的是擁有電燈的樓房,出門便是“高樓大廈”,買什么東西都極為方便,生活質量確實比待在農村要強得多。
難怪當年下鄉的那些知青,在得到回城的機會后,十個有九個都會毫不猶豫的走掉,哪怕政府給出了極為優厚的補助都沒能把他們留在農村,甚至為此拋妻棄子或拋夫棄子的都不在少數。
剩下的那個要么是擁有崇高的理想,要么是被忽悠瘸了,要么是有了牽掛……
總之,三位女同志這一刻,都深深的理解了當年那些知青為什么那么想回城了。
當然,俗話說得好,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在縣城的生活質量雖好,但對于農村人來說,還是回到村里比較自在。
張秀萍提前到縣城待產的消息,早就在村里傳遍了。
當時聽到這個消息的小媳婦都是羨慕不已,雖然就算她們的公公婆婆或者丈夫同意讓她們到縣城去待產,她們都不一定舍得花這筆錢,但不妨礙她們羨慕。
有人對此表示羨慕,自然也有人對此不以為然,甚至覺得鄧世榮家就是錢多了騷包,生個孩子而已,哪里用得著提前那么多天趕到縣城去待產?
這不是騷包是什么?
當然,這種話,就只敢一家人關起門來嘀咕幾句,根本沒有誰敢在外面亂嚼舌根。
畢竟,鄧世榮可不僅僅是有錢有勢那么簡單,最主要的是他在村里輩分奇高,輩分比他高的全都下去侍奉祖宗了,與他平輩還活在世上的,一只巴掌都數得過來。
這種族老級的人物,哪個小輩敢在背后說閑話啊?
如今,看到鄧世榮笑容滿面的抱著個嬰兒回來,不知情的村民都以為他添了個孫子,紛紛出聲道喜。
結果鄧世榮笑呵呵的糾正他們,說沒有添孫,而是添了個孫女,那些村民的神色瞬間變得愕然。
心中冒出了同一個想法:您就添了個孫女,這么高興干嘛啊?
不管這些村民心中是怎么想的,反正對于這個長孫女的出生,鄧世榮確實是挺高興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鄧世榮高興那是因為他底氣足,擁有五個兒子的他是注定不會缺孫子的,所以不管剛開始那幾個添的是孫子還是孫女,他都是真心高興。
除非,出現那種連生七八個都是孫女的極端情況,那他才有可能會出現焦慮的情緒。
回到家后,全副武裝把自己包裹得只露出兩只眼睛的張秀萍立刻抱著女兒回到房間,老老實實的坐她的月子。
這么小的嬰兒,其實是最好帶的,只要能夠及時給她喂奶、喝水與換尿布,那她就不吵不鬧,一天二十四小時,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不睡覺的時候也安安靜靜的躺在那里。
從孩子出生到現在,都是跟在張秀萍身邊,只有要換尿布或者偶爾吵鬧了,張母和鄧允珍才會過來幫忙。
十多分鐘后,收到消息的歐家姐妹,便第一時間出現在她的房間里。
歐國花看著安安靜靜躺在那里的小冬兒,問道:“萍姐,孩子生了多少天了?”
張秀萍微笑道:“剛好一個星期。”
歐國芳看著孩子點評道:“萍姐,這孩子的鼻子、嘴巴和手都跟你一模一樣,眼睛還沒有長開暫時看不出來,要是也跟你一樣的話,那長大后又是一個大美女。”
張秀萍笑道:“這可不好說,都說女大十八變,現在她才多大啊,哪里看得出以后會長成什么模樣?”
歐國芳道:“有萍姐你這么漂亮的母親,做女兒的十有八九也會漂亮的,不像我長得相貌平平的,以后我的孩子要是男孩還無所謂,要是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