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鄧世榮前面的話,在場的族人都暗暗點頭。
可聽到后面,一個個都面面相覷,這說的是怎么脫貧致富,怎么扯上讀書了?
當即就有族人問道:“九公,這脫貧致富跟兒女讀書有什么關系啊?”
鄧世榮說道:“當然有關系,俗話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讀書可以說是我們大部分農村人唯一的出路,現在中專、大專以及大學國家都是包分配工作的,而且一畢業就是干部身份。
誰家要是出了一個干部,那一家人的命運都會因此而改變了,這才是真正的一本萬利。”
聽到這里,鄧世安忍不住接話道:“這話說得一點都沒錯,遠的不說,就說族頭家的二兒子鄧允衡,他考上了北大,一畢業就是級別不低的干部,只要他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上去,只需要十幾年的時間,恐怕縣長都沒有他的官大了。
要是真走到了這一步,那就是真正的光宗耀祖了,咱們那耶鄧氏的族譜,都得給他另開一頁,書寫他的豐功偉績,你們想想這是多大的榮耀啊!”
這話說得在場的族人都是熱血沸騰,族譜另開一頁,這種榮耀在宗族觀念強烈的農村,誰不想要啊?
就像那些有本事的人,都想求一個千古留名一樣。
在后世,捐資建祠堂的時候,為了在功德碑上留名,一個個族人都是踴躍捐款。
而祠堂的功德碑留名,哪能跟族譜另開一頁相比啊,那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東西。
因為族譜只要這個姓氏沒有斷絕,就會一直存在下去,而祠堂的功德碑,壽命撐死就二三十年,等下次祠堂重建的時候,又會換上新的功德碑了。
所以,能在族譜上另開一頁,對于族人來說,那真的是最大的榮耀了。
可很快,就有人泄氣道:“書記,族頭,讀書的好處,我們大家都知道,但孩子們讀書不行,我們當家長的也沒辦法啊!”
這話一出,立刻讓在場的族人都附和起來。
“是啊,我家那臭小子考試從來沒及格過,指望他考上大學改變全家人的命運,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誰說不是呢,在允衡叔考上北大后,我也好好的管了一下我那幾個孩子,可惜都不是讀書的料,我自己又不識字,想教都沒辦法教,也沒那個時間去教,指望他們估計是沒希望了。”
“我家的也是沒救了,上次考試直接交了白卷,差點沒把我氣死!”
“……”
聽到族人們的吐槽,鄧世榮是非常理解的。
別說是現在這個年代了,就是到了后世,農村人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也遠遠沒辦法跟城里人相比,城里的父母給孩子輔導作業以及陪讀算是基操了,有條件的還會請家教,還有報各種補習班。
而在農村,除了少數人家管得稍微嚴厲一點,大部分人家都是采取放養的態度。
反正你能讀就讀,不能讀就出去打工,沒什么好說的。
鄧世榮現在要做的,就是盡可能的改變這種觀念,他伸手虛壓了一下,等大家都安靜下來了,他才說道:“大家的難處我都知道,但教育是百年大計,只要族里考上高中、中專、大專和大學的族人多了,那我們那耶鄧氏自然而然的就會越來越強盛。
所以,我準備牽頭在族中設立助學金和獎學金,助學金是專門幫助族中那些家庭困難但學習成績好的子弟,獎學金是專門獎勵考上高中、中專、大專、大學的族中子弟。
至于資金的來源,就由各位族人自由捐贈,大家覺得怎么樣?”
在后世,博白縣境域,基本大部分姓氏都會這樣搞,只要族中有人考上了大學,那就給予一定的獎勵,這些資金都是族人自由捐贈的,尤其是那些混得好又在乎名聲的老板沒少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