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
包山村。
滿臉笑容的鄧世蘭正帶著小女兒卜小芳在家里殺雞宰鴨,給來幫他們家砍甘蔗的親戚朋友以及村民們做飯。
甘蔗鄧世蘭早就種過,不止她種過,村里基本上家家戶戶都種過,但種的數量都不多,主要是用來制作黃糖塊,目的是在過年的時候可以用來做甜籺。
如今聽了老弟的建議,直接承包600多畝地出來種甘蔗,如此大規模的種植跟只種個幾分地那是完全不一樣的,自從把這600多畝的甘蔗種上之后,鄧世蘭心中就一直懸著。
一是怕甘蔗的長勢不好,畢竟他們家是引進的新品種,長勢好不好是個未知數。
二是怕甘蔗害了蟲病,這甘蔗的蟲害有綿蚜蟲、蔗螟、蔗龜、蔗蝗、扁飛虱、粉蚧、蝽象、薊馬等等;病害有紋枯病、煤煙病、赤腐病、鳳梨病等等,一個不小心就染上。
幸好,在他們一家人的精心護理下,甘蔗的長勢非常好,絕對達到了畝產3噸的標準,也沒有染上什么蟲病。
如今終于到了收獲的季節,鄧世蘭自然是滿心歡喜。
他們一家早就計算過了,博白糖廠的甘蔗收購價是3.5分/一斤,而他們家的甘蔗要是以3噸一畝來計算的話,那600多畝地最起碼能產出1800噸的甘蔗,這總收入便高達126000元。
減去兩萬多的種植成本,再減去一萬幾的運費和人工,利潤大概有9萬左右。
而且這運費,又是進入自家二兒子的口袋,也算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這一波,他們家真的是賺大了。
現在鄧世蘭對于自家老弟的眼光,就只有一個字——服!
……
在三姐家開始砍甘蔗的時候,鄧世榮申請的200萬貸款也到賬了。
錢一到賬,鄧世榮就開始琢磨著要把南寧那塊地給搞起來了。
30畝地將近2萬平方,自然不可能全部拿來建樓,他的目標是建一座占地面積大概3000平方左右的大樓,其余的面積就拿來弄個廣場,再劃出一片區域來停單車和注定會越來越多的摩托車。
至于小轎車,八九十年代根本不用考慮,數量實在太少了!
不過,哪怕只是建一座占地面積在3000左右的大樓,他手上這區區200萬也有些捉襟見肘,畢竟在這里建一座大樓,那肯定不能像在博白縣城那樣只建個三層。
首先,連鎖超市肯定是要占一層的,這個不用多說。
然后,火鍋店也要占一層,這是鄧世榮給小女兒預留的,畢竟小女兒今年也滿十八歲了,以她的成績能上高中已經是極限,再想往上讀基本是不可能的了。
所以,等她高中畢業了,她的事業也得給她安排上了。
在我國美食有千千萬,但無論哪種美食都難以得到全國人民的一致喜歡,唯獨火鍋是例外,這玩意是真的做到了全國人民都喜歡的地步,在這里弄一家火鍋店,只要經營得當,肯定是能賺得盆滿缽滿。
如果小女兒有那個本事,還可以發展成火鍋連鎖店。
接著家電也要占一層,這是留給四兒子鄧允華的,這也是學渣一個,基本高中就是他學業的終點了,等他高中畢業時間也來到1988年了,到時電視、冰箱、洗衣機等家電基本都不用票了,銷售也會進入爆發階段。
在這里弄一家規模宏大的家電銷售店,生意絕對不會差的。
最后,網吧肯定得占一層,這是為小兒子鄧允恒預留的。
鄧允恒現在學習成績還不錯,只要能保持下去,讀大學應該是有希望的,他現在讀初一,距離大學畢業還有十年,等他大學畢業出來,也就到了網吧的萌牙階段了。
而網吧有多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