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世,我國有六處“銀杏之鄉”最具盛名。
它們分別是:江蘇泰興、江蘇邳州、湖北安陸、山東郯城縣、廣東南雄、浙江長興縣。
其中,泰興古銀杏、銀杏定植數、銀杏產量、銀杏品質均居全國之冠,享有華夏“銀杏第一市”美譽。
據統計,泰興銀杏產量約占全國三分之一。
鄧世榮經過多方打聽,才來到了江蘇泰興,他是過來購買銀杏樹苗的。
如今,村路的路基已經弄好了,也平整了路面,鋪水泥路的事可以遲一些再搞,但銀杏樹的種植要趕緊提上日程了。
銀杏樹,單棵看起來雖然也漂亮,不過跟成群的銀杏樹是沒得比的,前世的鄧世榮只是看過單棵的銀杏樹,成群的銀杏樹只在網上見過,現實中并沒有見過。
此時,在看到擁有幾十年乃至上百年樹齡的銀杏樹群后,那種視覺所帶來的震撼,讓他不再滿足于購買小樹苗了。
畢竟小樹苗要長達二十幾年的成長才能勉強達到想要的那種視覺效果,而想要達到最完美的效果起碼得生長四五十年才行,他還能不能再活四十年都不知道,哪里等得了那么長時間啊!
于是,他便打起了成樹移植的主意。
成樹移植,那視覺效果絕對是立竿見影的。
如果是一般人,想從江蘇泰興這里把銀杏樹成批的移植到那耶村,那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先不說別的,光是運輸的費用就能把人嚇死,還有把樹挖起來后,沒能及時栽種下去,能不能活也是個未知數。
但是,鄧世榮不是一般人,他是有系統空間的,根據他的試驗,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收進空間之后再放出來,對于它們是一點影響都沒有。
總之,把它們收進空間的時候是什么樣,再放出來的時候就是什么樣。
所以,他完全可以利用系統空間,做到一般人無法做到的事情。
動了成樹移植的心思后,鄧世榮便專門往那些擁有銀杏樹的地方走,這泰興不愧是銀杏產量占全國第一的銀杏之鄉,銀杏樹真的是到處都有,就跟博白那邊的荔枝樹龍眼樹一樣普遍常見。
鄧世榮沒有找那些有主的銀杏樹,而是往那些深山老林里面鉆,他要找那些野生的高大銀杏樹。
之所以這樣做,倒不是舍不得出錢買,主要是他的系統空間實在不方便示人,只能找那些無主的銀杏樹,這樣就可以趁四處沒人的時候把銀杏樹連帶泥土一起收進空間,可以省去很多麻煩。
在這里得說一下,根據鄧世榮的試驗,只要是系統空間籠罩的范圍,那不管是什么東西都可以收進來,想收多少就收多少,整棵樹連帶根須泥土一起收,那是完全沒問題的。
有這么屌的系統空間在,鄧世榮一個人鉆深山老林那是一點都不慌,在系統空間的籠罩范圍內,沒有什么東西是能夠傷害他的,他就是這個世上最牛叉的野外生存大師。
因為系統空間里面啥都有,所以鄧世榮往深山老林里一鉆就是半個多月,一共收取了36棵樹齡在二十五年到三十五年之間,整體形狀也比較接近的銀杏樹雄株。
這銀杏樹是雌雄異株的植物,雌性銀杏樹會結出果實,通常被稱為白果,而雄性銀杏樹則不會結果,它們主要作為綠化木材或授粉樹使用。
根據這段時間的了解,鄧世榮知道銀杏果掉落會把路面搞得又臟又臭。
因此,知道有不結果的雄株后,鄧世榮便毫不猶豫的選擇銀杏樹雄株,關于雌株跟雄株的區別,他還特地請教了當地人。
用半個多月的時間搞了36棵銀杏樹雄株,這速度不算慢了,但鄧世榮仍然不太滿意,主要是缺口太大了。
這銀杏樹,大概間距是15米種一棵,那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