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
某家屬院。
房間里,顧采薇正在拆開從福建那邊寄過來的信件,從信封里面抽出寫滿了字的三頁信紙。
信紙上的字寫得蒼勁有力,顯示出寄信人擁有不俗的書法功底。
這個年代跟后世不一樣,后世由于各種電子產品橫行,大家用筆寫字的機會是越來越少,所以字普遍寫得都不好看,哪怕是大學生也不例外。
但這個年代的大學生,說人人都能寫一手好字或許夸張了點,不過大部分大學生的字寫得都不賴卻是不爭的事實。
途經一些鄉鎮的時候,那些鄉鎮居民都是議論紛紛。
這樣煮出來的社粥,那味道真的非常不錯,尤其是在現場吃的話,更是別有一番滋味。
此時,如同之前祠堂升座一樣,門口已經擺了整整500張桌子,桌上同樣準備了糖果、餅干、瓜子、花生、瓜條、麻花糖等各種點心和茶葉。
畢竟寫三頁紙和四頁紙,用的都是一個信封一張郵票,那肯定是寫四頁紙更劃算。
顧母沉吟道:“本來我也想著讓你們寫信慢慢聊,等互相熟悉了再看性格合不合得來,可關鍵是時間不等人啊,你爸手上的資源不是一直都有的,有些資源是有時效性的,錯過了就沒有了。”
顧母道:“這個是肯定的,品性不好的男人,就是再優秀都不能嫁。”
新田鄧氏。
“……”
顧采薇從廚房端了盤豆腐出來,打招呼道:“爸,媽,你們回來得正是時候,可以開飯了!”
……
“族頭,算我一個。”
見丈夫沒有反對,顧母便拍板道:“那這事就這么定了。”
顧父悠哉悠哉的喝著茶,工作了一天的疲憊瞬間消散。
顧父插話道:“也不能太著急,一定要弄清楚對方的品性才行。”
負責收社錢的族人笑道:“是啊,以前每家每戶去收社錢,能收上來的錢很少很少,也就收來煮社粥的米不欠,社錢沒有哪次是不欠的,甚至有些人家社錢一欠就是好幾年。
……
顧父自然也知道這個鄧允衡,說實在話聽到對方的條件后,他是挺滿意的,沒有背景沒關系,只要自身能力強就行,成了他的女婿之后,他就可以利用手中的資源去栽培他。
雖然排放的水都是經過處理的,不會造成污染,但那畢竟是從那些臟水中處理出來的,最好還是能夠往下游排放,而不是排放在村里的河段內。
而這幾年做社,再也沒有誰家欠社錢了,而且都是一家做一份,甚至有不少人家做兩份三份,這變化真的太快了。”
尤其是原本家里窮得叮當響的族人,對于族頭那真是感激到了極點。
鄧世榮便帶著黃院長等人體驗了一把現場吃社粥的樂趣。
接下來,大家聊了聊祭祖的一些細節問題。
次日。
把新村河從頭到尾的走了一遍,黃院長帶來的助理人員也一一拍好了照片,做好了相關記錄。
顧父沉吟道:“我倒是沒意見,不過這年代可不太平,要是你們真打算去福建的話,我派兩個人去護衛你們的安全。”
鄧世榮拿打火機把煙絲點燃,抽了幾口煙后,才說道:“既然都安排好了,那我就放心了!”
等對完賬后,鄧允昆才感慨道:“想想以前做社,很多人家都只是先記賬,欠的社錢慢慢再還,而且多數都是兩戶人家合起來做一份社,能夠單獨做一份社的,家庭條件已經算是非常好了。
前不久,祖地那邊已經派兄弟過來把祭祖的具體時間告訴了他們,眼看明天就要回祖地,族頭鄧昌發便把族人們召集起來,商量明天回祖地參加祭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