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平叛將軍出征之后,堯帝日夜都在關注著圍剿亂黨動向,已經多日不曾好眠了。
除了偶爾去看一看兩位皇子,也只有湘敏夫人能不三五不時的見到堯帝,其他人更是連堯帝的面都見不到。
若非此刻正在孝期,怕是毓秀宮的門檻都要被人踏破了,不過湘敏夫人一向穩(wěn)得住,表面上倒是一如往常,低調的很。
不過私底下,對于宮人們的曲意逢迎,都全數(shù)接下,其中以內府司的副總管程靳最為明顯。
明里暗里的送去了不少好東西獻給湘敏夫人,若是任將軍能夠得勝歸來,這夫人也未必就是夫人了,上面還有四妃之位呢。
四妃如今只有一個魏淑妃,雖然掌管宮務,可總是三五不時的病上一場,那般病弱的體質,如何能夠掌管好宮務呢?
此時不巴結,什么時候巴結,等到大局已定,怕是就晚了。
一時之間,毓秀宮確實風頭無兩,便是掌管宮務的魏淑妃都被壓了下去,湘敏夫人對此事,并不出言阻止。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儷貴妃已經倒了,湘敏夫人也想試試她在陛下心中的地位。
一但得了好處,人總是會得隴望蜀的,得到的越多,便想抓住的就越多,日復一日的在吹捧中迷失了雙眼,這種事情在宮里是常見的。
畢竟是天底下最富貴的地方,哪個女人能夠步心動呢,皇后新喪,哪個女人都是有機會的,無非是看你敢不敢賭罷了……
這場平叛,出人意料的打的艱難,不過想想也是在情理之中,先發(fā)制人,祁大將軍熟讀兵法,又有十幾年征戰(zhàn)沙場的經驗,自然是所向披靡的,不過連戰(zhàn)三城之后,也是需要修整的。
朝廷的平叛大軍一路急行,趕到被叛軍占領的郾城附近也到了五月初,到底是人數(shù)眾多,想快也快不起來。
祁大將軍已經提前得到消息,畢竟堯帝下旨圍剿亂黨的消息早已傳遍整個蜀國,他想不聽見都難。
縱使心里氣憤難當,可如今應付眼下的情況才是最要緊的。
到底是久經沙場的常勝將軍,得知討伐的軍隊已經開拔,當選也不急著向京師沖來,反而駐守在郾城,至于身后的雁門關,他是不在意的。
驃騎大將軍的威名遠揚,有他這個常勝將軍在,那些蠻夷小族才只敢小打小鬧的試探,若是得知他離開了雁門關,關外的部落必然會多加試探。
所以即便他此刻駐守郾城,成兩面夾擊之勢,他也不害怕,他帶走了最精銳的軍隊,即便是神仙來,也不敢抽調兵馬來圍剿他。
雁門關一動,那些小族必然會伺機而動。雁門關是蜀國的一道天塹,歷代君王都不會容許國土有失的。
事實也的確如此,長信侯快馬加鞭趕到了雁門關,只是整編軍隊,盯著蠢蠢欲動的聯(lián)合在一起的關外部落,日夜巡防,根本就抽不出人來幫忙圍剿亂黨。
而且他也并沒有接到陛下要讓他幫助任將軍圍剿亂黨的旨意,所以圍剿叛黨的事便全落在了新上任的任將軍身上。
祁大將軍聽到是任將軍帶兵圍剿,輕嗤一笑,不過是他府中的奴仆,如今竟也敢背主,簡直是笑話。
當下命斥候前去打探大軍的到來,心里暗暗謀劃好了一切。
等到任將軍帶兵到了郾城附近的城池柳城時,還來不及整頓千里急行,人困馬乏的軍隊時。
祁大將軍當先出手,打了任將軍一個措手不及,一時之間損失慘重。
不過任將軍也不是吃素的,立刻帶著人反擊,雙方你來我往,一時戰(zhàn)事膠著起來。
雙方互有損傷,當奴才的必然會了解主子的一切喜好習慣,任將軍能在眾多奴才中脫穎而出,得到祁大將軍的提拔,自然不是等閑之輩。
對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