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針對李元康的流言蜚語似乎從未斷過,不過堯帝對此緘默不語,李元康更是毫不在意,依舊每日幫堯帝處理奏折,雖然沒有儲君之名,可早有儲君之實。 時間就這樣一直到了堯帝十八年的除夕夜宴。 將近兩個月的時間,宮里的氣氛沉默的可怕,兩位皇子相繼離世,未曾為這場宮宴披上半絲陰霾,畢竟是年少夭折,又未曾成親有子女,除了記掛他們的人,兩個人就像風一樣,迅速消失在宮中,沒有留下一絲痕跡。 鄭惜年自那日堯帝去后,便閉宮養傷,除夕宮宴也未曾出席。 清寧宮的陸如堇也是一樣,早早命人稟報了顧知凝之后,再不理會這宮中的紛紛擾擾 ,倒是真的有了看破紅塵的意思。 出席宮宴不過六人,淑妃莊紅袖,德妃顧知凝,四皇子生母凌妃凌霜月,淑儀云舒窈,婕妤楚玉茗,以及麟趾宮的靜貴嬪。 除去閉門不出的兩人,這是宮中僅有的嬪妃了,比起從前的美人環繞,環肥燕瘦,如今堯帝后宮簡直清靜的可怕…… 堯帝帶著李元康緩緩從殿外走了進來,一眾嬪妃大臣都恭敬的行禮問安。 和去年一樣,堯帝對李元康的偏愛毫不掩飾,叫起了眾人之后,命李元康坐在他的下首。 李元康也不推諉,神色端方的坐在一旁,身上明晃晃的太子服飾,更是招搖的不加遮掩。 除夕宮宴照舊和往年一樣,堯帝開口說過話后,便有朝臣敬酒,堯帝也不過是挑上一兩個意思意思也就是了。 酒過三巡,堯帝示意隨喜拿出詔書當眾宣讀。 毫無意外,嫡子李元康在此刻真正有了儲君的名分。 跪著的朝臣似乎早已有了預料,一個個心甘情愿的向李元康叩首行禮。 接下來自然是一番君臣和諧的畫面。 不過只是下了冊封太子的詔書,真正冊封太子,還是需要司天監測出良辰吉日,再在太和殿當眾受禮。 立太子啊,是國之重事,馬虎不得。 莊紅袖看著在一眾朝臣之間游刃有余的李元康,嘴角露出一絲笑意。 十六年了,他終于得到了他原本就該有的名分,一路走來,不容易啊。 皇后姐姐,您瞧見了嗎?您的兒子如今一身芳華傲骨,不輸于任何人,他很優秀,也很像你…… “妹妹。” 莊紅袖回過神來,對上顧知凝一雙含笑的眸子,以及舉杯相邀的姿勢,笑了笑,回敬了過去。 二人相視一笑,嫡子的地位雖然還未徹底塵埃落定,可事實上,也相去不遠了,就是不知道這背后的狐貍還能不能忍住不露出她的尾巴。 嫡子成為太子,兩人自然是高興的,連帶著凌霜月和楚玉茗都是一樣的高興,畢竟她們二人依附兩人才有了如今的地位,如何能不高興? 云舒窈是無所謂,她無子無女,嫡子成為太子對她也沒什么損失,即便心中有各種算計,可她也不是自尋死路的蠢貨,擺弄著手里的酒杯,余光掃向一旁的靜貴嬪,嘴角勾起一抹完美的弧度。 眼看著沒有希望的未來,滋味如何?寧氏,你也該嘗嘗這種滋味了! 靜貴嬪手中拳頭握緊,陛下,您還真是毫不掩飾的偏愛啊,她倒是要看看,三皇子這太子之位能否坐的穩當? 眾人心思各異,可面上卻是不露分毫,都是多年的老對手了,若是還不能掩藏自己的喜怒,也忒無能了些。 皇子公主們座位相鄰,此刻李元平是真心實意的為李元康高興,他年紀小,還不能飲酒,不過不妨礙他隔著永寧公主與永安說話。 兩人有說有笑,再加上永寧不時的附和,倒是有意無意的把李元毅拋在一旁。 李元毅心中酸楚,從小到大,都是這樣,他從未入得了皇兄皇姐的眼,為什么?明明都是父皇的兒女啊。 看著人群中游刃有余,端方穩重的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