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自登基以來,勤勉朝政,勵精圖治,然天不假年,近來龍體違和,屢感不適,雖御醫盡心竭力,然病情遷延,實難親理萬機。國之大計,在于民安;朝之興衰,系于君民。朕心憂天下,念及江山社稷之重,特下此詔,以安萬民之心。
朕之皇妹云禾,封號安平公主,聰慧過人,德才兼備,深諳治國之道,更兼心懷天下,體恤民情。于朕病重期間,屢有良策進獻,其見識與能力,實為朕所不及。朕深思熟慮,為江山社稷計,為天下蒼生謀,決定禪位于皇妹云禾,即日起,安平公主承繼大統,登基為帝,改元“安治”,以應天命,順民心。
著禮部速行大典,昭告天下,普天同慶。朕退居太上皇之位,靜心養病,輔佐新皇,共謀云朝之昌盛。望百官竭誠盡忠,輔佐新君,共守云朝基業,開創盛世新篇。
欽此!”
趙稚高高舉起雙手,接過圣旨,已是滿眼熱淚。
“恭喜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恭賀聲再次在金鑾殿響起。
趙稚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到皇兄的寢宮的。她沒坐轎輦,朱三娘和秦漢不遠不近地跟在她后面,低聲商量著趙稚登基的事。
“不能大辦,也不能太過簡單。”秦漢發愁道。他嘆了口氣,“真是愁煞禮部那些大人了。”
朱三娘擔心的不是一個月后的登基大典,而是趙稚以后的路。
無論前朝,還是后宮,都是會吃人的地方。一招不慎,滿盤皆輸。
何況,這對趙稚來說,又是人生地不熟的異國他鄉。那些臣子,面上恭維順從,一個個心里都不知道有什么樣的盤算。而且,根據今晨早朝上的情形來看,文武百官,似是都懼怕逸郡王。
逸郡王,逸郡王啊。朱三娘在心底里嘆了口氣。昨晚,趙稚在逸郡王的臥房待了足足一個時辰,發生了什么,她不得而知。
天色將明,是逸郡王將趙稚抱著上了馬車,一直送到春朝殿才抽身離去。
一路上,他如入無人之境,沒有任何人敢抬頭看二人一眼,包括她這個曾經的大宣朝皇后。饒是與帝王朝夕相處了一二十余年,可逸郡王身上散發出的陰冷氣息,還是叫人止不住退避三舍。
一個月后。
云朝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盛事——安平公主趙稚登基大典。
天空湛藍如洗,金陽高懸,仿佛連天地都為之慶賀。皇城內外,彩旗飄揚,樂聲悠揚,萬民矚目,期待著這位傳奇女帝的加冕。
大典于晨曦初破時分在陵陽城的金鑾殿外緩緩拉開序幕。
趙稚身著十二章紋龍袍,頭戴鳳冠,步伐堅定而莊重,自側門步入,每一步都踏出了前所未有的威嚴與決心。她的眼中既有對未知挑戰的忐忑,也有對云朝未來的無限憧憬。
云章站在下首,瞇著眸子瞧著高臺上的女子。
她永遠也不知道,他曾與她朝夕相處數月,中間只隔了一道屏風。
如今,看到她成為女帝,他的心愿總算完成了第一步。以后,他要成為她手中的劍,掌中的刀。崔笙鶴無力再做下去的那些事,從今日起,要由他接手了。
正當司儀高聲宣讀賀詞,群臣跪拜之際,一陣突如其來的狂風卷起了殿前的帷幔,遮蔽了天空。
云章望著突然變幻的天色,立刻斂了心神,全神貫注地留意著趙稚那邊的動靜。
突然,好像有什么東西自高處墜落,直逼趙稚而來。
眾人頓時一片嘩然,侍衛們紛紛拔劍護駕,場面一度混亂。
“陛下小心!”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云章挺身而出。他身形矯健,一躍而起,于半空中截住了那不明之物——原來是一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