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參加一場了。
畢竟,他們底子薄,要想憑借創意和技術從那么多展商中脫穎而出,根本不現實。不如著重強調他們家的竹編的實用和美觀兼具的特點。
“……也不是不行?!?
事實上,用銷量來評估某件竹編在市場上的受歡迎程度,是十分直觀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他們壓貨的風險。
當即,兩人就打開電腦,查看起后臺的數據來。
——
羅妮這邊因為即將召開的竹博會,忙得腳不沾地。
溝渠顧不上挖了,工地復工也顧不上看了。一切只交給羅父羅母和工人。
事情這么多,羅父羅母哪里還顧得上冷戰?打起精神,袖子一挽,風風火火的就忙起來。
而另一邊,參加完壽宴各自回家的羅長夏和羅長晚,果然回去就和自己男人嘲笑起了羅父羅母。
說什么“辛辛苦苦培養大學生,最后還不是回家種地?”
說什么“讀那么多書有什么用?還不是掙不到錢?”
說什么“心比天高,命比紙薄。人啊,就得認命!”之類的。
一如既往沒什么好話,全是幸災樂禍。
當然,這些太過直白的話,她們是不會當著外人面說的。村里擺龍門陣,她們只會‘不經意’的提起來。然后拐外抹角的踩兩句。
周遭的人,大多知道她倆和娘家哥嫂不對付,聞言自然會出聲替她們幸災樂禍。兩人因此高興了好幾天。
直到幾天后的星期六,羅長夏帶著幾個牌友,到羅長晚家的農家樂消遣,閑話時又提起羅妮的名字,不小心被一個人聽到。
“你們說的羅妮,是家住羅家灣的那個?”
這個人,正是劉福的女兒,劉樂樂。
——劉福就是羅妮一開始去菜市擺攤認識的攤主,后來還為她介紹了天外天的徐老板的人。
去年蜜橘成熟時,她曾邀請過他們父女倆到羅家灣采摘,至此認識了劉樂樂。
后頭這一年來,兩個人雖然接觸的次數不多,但還是有聯系的。因為每次過節,羅妮都會往他們家送點疏果、雞蛋之類的土產。
劉樂樂因此對羅妮的印象非常好,也知道她的事業做得有多成功。至少,易地而處,她覺得自己做不到那種程度。
所以,這會兒聽到這群人在背后一臉不屑的議論羅妮,只覺得荒謬和不可思議。
他們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么?
大學生怎么了?種地怎么了?
這都什么年代了,還會因為人家的職業看不起人?
難道他們天天吃的五谷雜糧,不是農民種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