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師傅是個急性子,在羅妮家喝了杯茶,坐了幾分鐘,就提議去看竹子。
羅妮等人,自然無有不可。
于是,留了三奶奶在家守著,一行人便沿著羅妮家東側的田坎走出去,又穿過兩塊坡地后,就進了一片不小的竹林。
這片竹林里,高大粗壯的南竹,比比皆是。時而還能看到不少還帶著白粉的新竹。
“這片林子,就是我家的了。徐師傅你看合適嗎?”
羅妮停住腳,和徐師傅介紹了一下這片林子的大小,就詢問道。
上次去,徐師傅和他們大概說了下種酒的限制和要求。其中包括了竹子的大小,生長的位置,周遭的環境等等。
總而言之,要想種出好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方方面面的要求都很高。
但羅妮家,除了后山頂上的那片方竹林,也就只有面前的這片南竹可以拿來種酒。
要是達不到要求,那這事,怕也只能往后再拖一拖了。
好在,羅妮的擔心,并未發生。
徐師傅抬頭四處看了看,又伸手拍了拍身邊的新竹,微微頷首道:“還可以。不過,哪些竹子可以種酒,具體種在那一節,還得一棵一棵的仔細斟酌才行。”
牛二:“上次您說了,種酒的竹子,必須是當年的新竹。現在正是南竹大量出筍的時候,應該正當時。”
徐師傅點點頭,解釋道:道:“是。每年種酒,最好的時節,其實就是清明前后。因為這段時間,當年的新竹剛剛生起來,卻還沒長成大竹子。竹質較嫩,比較好種酒。晚了,就不好使了。”
說完,徐師傅也不再開口,認真的挑起竹子來。
他一棵新竹一棵新竹的看。樣子十分嚴肅認真。羅妮等人見狀,也不敢打擾,只能默默的跟在后頭,看他時不時的拿手敲一敲竹竿,或者仰頭瞅一瞅竹子尖。
要是他點頭選中了,徐師傅的孫子和侄子,就會上前,拿黑色的水筆,畫個記號。
如此重復。
羅妮跟在后頭看了一會兒,和三爺爺打了聲招呼,就先走了。
她家的大牛、小牛,還在河里呢。早上帶出去的平整水田的工具,也還在田坎邊放著。
羅妮出了竹林,就直奔到自家水田,將工具拿上。爾后吆喝著兩頭在河里樂不思蜀的一大一小,就回了老房子。
將大牛、小牛關進牛圈,又給他們放了兩捆草料,任他們吃。
羅妮拍了拍衣服,從豬圈旁邊經過,就上了自家壩子。
彼時,三奶奶坐在門前的矮板凳上,正在挑米里的小石頭。
農村曬谷子,都是在自家的水泥壩子上曬的。最后收集起來的時候,就難免會混進去一些小石頭。
加上打米的時候,也會有一些谷粒脫殼脫不干凈。因此,每次煮飯前,都要仔細挑一遍才行。
羅妮一開始回來,吃的是在外邊超市買的米。沒有這個問題。
現在這些米,卻是她在灣里買的、大家自己種的米。
雖然每次挑小石頭麻煩了點,但米的口感是沒得說的。而且,每次煮好后,都有一股自然的飯香味,非常誘人。
羅妮從超市買的米,煮好后就聞不到。
“回來了。你三爺爺他們呢?”
三奶奶聽到動靜,抬頭望了眼羅妮身后,問道。
“還在林子,看竹子呢。我看快十一點了,就先回來了。”
羅妮挽著袖子,走到三奶奶近前,一邊探頭往盆里看,一邊蹙了蹙眉道:“米是不是有點少了?要不再加點吧。”
三奶奶抬頭,“也就是盆太大了,才看著少。我足足舀了四碗呢。就這幾個人的話,應該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