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不知這張員外如何處置?”
張文來到趙銘跟前,這張員外也就是這張家村的本地鄉紳。
全村幾乎九成的土地都是著張員外家的,土地兼并可是玩的賊溜。
光是他一人就有四百畝土地,也就是這張家村不大,不然他還能占的更多。
剩下的一成不是他有良心,而是那一成的土地是下等田,可能好幾畝都養不活一口人。
“呵呵,還能如何處置,按規矩辦事,給他丈量,看看他到底有多少畝土地。
按土地擁有多少進行納糧!”
趙銘這按規矩辦事,也就是變法之后對土地的改革,攤丁入畝,不按人頭納稅,只看田地。
你土地多,交的也多,土地少,交的也少。
之前對那些刁民同樣如此,最后他們要么用錢抵稅,要么用糧。
如果執意守著田地,最后在只會血本無歸。
此時張文已經是感覺自家這外甥平時還算好,這做起事情還還真狠。
這已經不是軟刀子割肉了,這是一刀砍在大動脈上。
“可陛下,要是往后士卒封爵,賞賜的田地多的話,又當如何?這士卒平日要承擔軍武訓練和戰事,想來是無暇顧及土地的。”
這倒是一個問題,如果都這么做當然是不行的。
對此趙銘早有腹稿,之前沒有一口氣頒布出去,主要是腦子有限,他畢竟只是一個人無法做到事無巨細。
這就需要底下人經常過來匯報問題,他來想辦法解決問題,盡可能讓底下人做到查缺補漏。
“不錯,往后再有類似問題不要藏著直接和我說即可。”
趙銘先是對張文的詢問表示認可,這才組織了一下語言道,
“往后我大乾境內的土地全都歸朝廷所有,不過是暫時免費租借給百姓使用,這點需要明確。
至于爵位賞賜的土地,同樣是免費租借。
當然如若無暇耕種,這些可以轉租給旁人,比如親屬,同村之人皆可。
其中的錢財租借數目由他們私下商議。
除此之外,往后朝廷也會組建一個農耕社,將會收留流民耕種這些田地。
耕種田地所產生的糧食將會以市場價,充入國庫。
隨后國庫采購的這筆錢,將會以扣除農耕社所產生的部分費用,按照地畝多少,分潤給這些土地主人。”
趙銘這一提議,相當于把土地租借給農耕社承包統一耕種調配。
這樣的好處,就是集體化耕種,如果有現代化機械,生產效率會大大提升。
同時也是大大解放了勞動力。
別看這是在古代,沒有現代化耕種機械就會慢。
事實上這樣一來,耕種效率反而提高了。
畢竟如果給到私人耕種,效率其實很低,畢竟有些人田少,有的田多。
田多的,一天到晚都忙個不停,田少的可能每天忙活個幾個小時就沒事干了。
而統一化交給農耕社耕種后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任務都會平均分配給農耕社的成員。
大大減少了勞動力,唯一的麻煩就是提防農耕社內部人員攜帶,所以到時候對于農耕社必要的激勵機制也要搞起來。
并且趙銘這么搞還有一個別的心思。
那就是他前世可是農學生啊,統一栽種可以完美的發揮他農學生的作用。
畢竟散戶耕種,很多農耕政令很難得到完美的落實。
比如讓百姓用一種全新的沃肥的法子,可能有的信了,有的依舊選擇老辦法。
但農耕社不同,土地本就不是農耕社的,他們只是在執行該有的任務,推行新的耕作之法也是任務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