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這人太多了,要不再增派一些人過來?”
一名書吏擦了擦額頭的汗,有些為難的看向柳文和。
明明是大冬天的,書吏卻能忙得渾身是汗,可見此時這里人數之多。
“那就再調派一些人手過來,切忌不能怠慢了每一位客人。”柳文和鄭重囑咐道。
同時也是有些心驚與錯愕的看著眼前這熙熙攘攘人滿為患的景象。
昨日啥情況,他可是記得清清楚楚,沒曾想僅僅一日,這形勢瞬間逆轉。
“柳大人,你昨天還說這兒無人問津,但我怎么看不太像啊?”
這時候身邊響起一道有些不解的聲音,說話之人赫然是張文。
“這....老夫也不清楚了。”柳文和困惑的搖搖頭。
他哪里清楚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然而就在此時,另一名書吏就急匆匆跑了過來。
“大人!不好了,就在剛剛,咱們第一期的宅子全都賣出去了。
但現在還有很多人嚷嚷著要買宅子,這可如何是好?”
書吏一臉焦急,聞言柳文和也是面色大變。
“全賣出去了?這么快?”
柳文和有些不可置信,這么貴的價錢,這還能賣這么快。
本來他都做好準備,這玩意估計一年都賣不出幾套的準備,結果一上午不到的功夫全部清空。
“是的大人,都賣光了。”書吏連連點頭。
聞言柳文和也是犯難了,第二期,第三期都還沒建成,這如何是好?
然而一旁的張文卻是笑了起來。
“呵呵!柳大人,看來陛下今早與我所說的是對的,當真僅僅一上午就能清空。”
“哦?陛下早有所料?”
“算是吧,另外在下過來,也是陛下有事囑咐。”
“但可直言!”
“是這樣的,柳大人您可以這么辦.....”
張文附耳在柳文和耳邊述說起來。
然而聽聞其內容,柳文和有些愕然的看了眼張文,懷疑自己聽錯了。
“此事,怕是不妥吧?如此豈能賣得出?”
“柳大人不妨試一試?”
——
張百川是浮山縣的一名富戶,早年是干屠夫起家的,后來積攢了一些積蓄,就盤下了一個鋪子,專門干起了肉鋪買賣。
另外他在鄉下宗族親戚頗多,也就慫恿著親戚朋友們在鄉下養豬。
一時間他倒也干的風生水起,幾乎承包了浮山縣全縣的豬肉買賣。
只是隨著浮山縣人口大量外流,他這鋪子也是越來越干不下去了。
但好在他也是轉變思路極快,火速在安平縣租下了一間鋪子。
憑借著家中有人養豬,加之大乾境內同樣對肉食比較緊缺。
倒也不愁賣,不僅朝廷時有采購,就連附近街坊也是時常采買。
他已經想好了,今后讓宗族親戚們每年再多養點豬,這樣全族都能跟著一起發大財。
解釋一下,宋朝其實很長一段時間是推崇養豬的,并且在一定時候養豬業達到了古代的一個高峰。
據說宋太祖他老人家就很喜歡豬,認為這東西全身都是寶,糞便是肥料,肉可以用來做菜,又好養活,都不需要什么精細飼料,很多東西都能吃。
古籍有記載,京城宰豬之人,每日至晚,全城殺豬,能達上萬頭。
不過話雖如此,張百川還是有些憂愁的事情,那就是家中現在已有四五個娃娃。
可對于這些娃娃,他就有些頭疼了。
讓這群小子,跟著他一起養豬殺豬,這多少是有些上不得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