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的情況和大宋一致,都講究重嫁妝的。
大家更樂意生兒子,因為兒子往后不僅能就近照顧父母,延續香火,還能收到一大筆嫁妝。
唔,沒錯,宋朝的女子嫁妝很重。
正所謂十里紅妝,這可都是真金白銀啊。
因為在宋朝,女方家里如果不準備厚重的嫁妝,那么到了夫家被欺負家里人都不好說什么。
而且嫁妝少,不僅娘家人會覺得低人一等,就連夫家也會覺得沒面子。
嫁妝越重,夫家就越不敢放肆,甚至女子還可以倒反天罡。
就好比蘇軾為自己的堂外甥女做媒,因為堂姐家境貧寒,他就主動承擔起了外甥女的嫁妝。
然而到了置辦嫁妝的時候,他發現自己的準備的錢壓根就不夠。
他那時候好歹也算是個大宋中序列官員,俸祿著實不算少了。
無奈只能臨時從好友駙馬都尉那兒借了兩百貫,這才湊夠嫁妝。
而蘇軾的弟弟,蘇轍同樣是如此。
他為了給小女兒準備嫁妝,不得不將早年在開封購置的田宅出售,共計9400貫全部作為小女兒的嫁妝。
蘇轍這個倒霉蛋生的女兒太多,導致家里一貧如洗。
但人家要說沒錢,人家又怎么可能沒錢。
在世時最高位列宰執,死后更是被追復為端明殿學士、宣奉大夫。累贈太師、魏國公。
人家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要說沒錢那是不可能的。
但這日子是真沒法過,家中有五女,五女全都是厚嫁。
相當于后世,你身為億萬富豪,無數企業股份,房產,名車等等。
然后你有十七八個女兒,每個人的嫁妝不是送豪宅就是送公司股份。
七七八八散出去后,你發現啥也不剩了。
而蘇轍就是這樣,本來也算是家財萬貫,結果五個女兒嫁出去,人到了七老八十,都被兄長蘇軾調侃,沒有房子,負債如山積。
王隊長就很羨慕譚莽。
他家那婆娘當年的嫁妝也就三畝薄田,那已經是對方娘家能拿出的極限。
對此鄉下人也只能如此。
不過大家條件好點,更多還是得厚嫁女兒。
而一臺織布機,在這年頭可是大件。
估計是吳老漢將這段時間的工錢,外加此前的多年積蓄全都掏出來了。
不然是買不起這價值數十兩的織布機的。
現在大乾紡織行業興盛,且每天都有大量人口逃難過來,更是讓這里的布料衣裳壓根就不愁賣。
每月一個女子靠紡織布料,或者做衣裳,賺一兩銀子還真不是什么問題。
至于為啥還有這么多人逃難過來。
這當然不是什么流民,之前大乾就將流民吸納的差不多了。
現在過來的,大多是福陽縣,和莫縣的百姓。
這兩縣的百姓可謂是嫉妒的發瘋,有些膽大的索性變賣了本地的田產直接帶著錢財在安平縣入戶了。
在這里只要勤快,每月賺五百文不是問題。
"唉,王隊長,我也想,可是你又不是不清楚我家的情況,我哪里還拿的出聘禮!
再說那姑娘可是有不少人都鐘意,現在我又拿不出錢財,徒之奈何?。?
譚莽無奈嘆息。
人家一臺織布機,他至少也得送五兩銀錢的聘禮才行,不然有的是人娶這姑娘。
大燕不僅僅是有厚重的嫁妝,這聘禮也有不少,當然相比于嫁妝,聘禮就少得多。
這就得看情況了,比如你要是狀元郎,或者高中的讀書人,被榜下捉婿了。
那你甚至一文錢都不用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