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要比后者難的多。
何為內部正向重組,其實就是對一些官僚集團和既定利益集團進行打壓,但對皇權影響不算太大。
這樣一來百姓其實還是得到了實惠。
而內部的逆向重組就不然。
逆向重組,其實就是把君主的股權壓縮到更小,對人民的剝削更大。
同時對官僚集團和富裕階層沒太多影響。
如此秦檜才有本錢繼續維持對金國的進貢。
一方面他還不會得罪當時本國的既得利益者,就是苦了百姓和皇帝。
百姓反正在朝堂上發不了聲,這無所謂。
而皇帝就算能發聲,可是士大夫這么多張嘴,皇帝也是獨木難支。
所以秦檜后邊必死,是既定的!
而秦檜這種模式發展到極端會變成怎樣?
其實很簡單,那就是一個超級的利益集團。
一個超級的資本集團,甚至本國的軍事他們都不會太過在意。
更多地是尋找軍事外包,兩者合作,廢掉君主,他們在一個桌子上談一談就能把事情敲定。
而宋朝也有過一段時間的這種模式。
那就是尋找大元作為軍事外包政權。
只是很可惜,玩脫了。
人家根本就不是打工仔,人家要翻身做主人。
而之后的大元情況又有些不同。
其實很多人都低估了那時候的大元。
覺得好像那時候的大元好像除了打仗,領土比較大,似乎沒什么了不起的。
可是仔細追嗍,能夠發現,全球金融化,其實從大元就有開始的苗頭。
當時大元發行的鈔票,其實是全球通用的,可以理解為當時的美刀。
只不過當時的經濟全球化沒那么繁榮,很多都是未開化的世界。
但那時候的大元貨幣還是很堅挺的,基本上很多國家都認可。
但結果就是大元的高層,喜歡把金銀財寶浪費在供養喇嘛身上。
所以就是這些低級趣味,直接導致他們本國的央行儲備都浪費了。
于是大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直接崩潰。
隨著金銀這些硬通貨儲備嚴重不足,那么紙幣也就失去了價值。
可以說大元其實還是走南宋末期的老路,也就是延續極端利益集團模式。
他們喜歡將稅收都承包給士大夫和資本家。
而他們自己完全不管。
這其實是一些懶惰的掌權者特別喜歡的模式。
因為真的超級爽,不需要你動腦筋。
底下的人自發的幫你收稅,結果就導致底層百姓遍地赤貧。
強者恒強,弱者恒弱。
這也是趙銘十分敬佩老朱的原因。
在這種極端剝削下,還能組織起一個草臺班子殺出一片天。
要資金沒資金,簡直難得一批。
早年的造反,其實或多或少還能得到不少士大夫的支持。一些地方有錢人的支持。
但老朱真就是白手起家,全都是殺出來的,搶出來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