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午后,我發現手機里有10條未讀短信,全是認識的人問我借錢的。
有的是老同學,有的是遠房親戚,還有的是我在網上結識的朋友。
他們一個個如同飛蛾撲火,都說需要錢,而且除了一個人外,其他人都承諾會還。
我挨個回復,給出了各種理由拒絕他們。我告訴老同學麻煩他去找銀行貸款,告訴遠房親戚我手頭很緊,現在也沒法出手。至于網友,我干脆不回復。
真是怎么了,有時候覺得認識的人借錢也是一件麻煩事。他們不像陌生人那樣會感到不好意思,反而會覺得借錢也不過如此,無需太過拘束。
于是他們的借錢之行,總是些許急促而無規矩。我不是挑剔,確實如此。
第二天,上班時,我碰到一位同事。他眉頭緊鎖,看見我走過來后便快步追上來。
“你昨天沒看短信嗎?”
我一時想不起這個同事是誰,但我還是有禮貌的問道:“有什么事嗎?”
同事咳嗽了兩聲:“是這樣的,我有點錢不夠了,想問一下你能不能借我一萬塊錢。”
“一萬?”我差點沒笑出來,這些錢可不是小數目。 “這是個大數目,我怎么能隨便借你呢?再說,我短信回了你,讓你去找銀行貸款啊。”
同事一臉難看:“那個時候我的信用分數不夠啊。”
聽完,我很明白地告訴同事:“抱歉,我不能借你這筆錢。我賺錢也不容易。”
他也不再多說什么,深深鞠了一躬,帶著失落離開了。
我在公司里待了五年,挺優秀的。不論是同事還是客戶,他們都叫我小嚴。但是畢竟是同事,他們生活方式與理念迥異,我感覺自己與他們有點格格不入。
他們在喝奶茶的時候,我會悄悄地拒絕。他們說一個人在申請房貸時不需要一直看著收入,我會想起自己是個“雙非”。他們有的開外掛玩游戲,我覺得這樣會浪費時間,是樣子黨的行為。
借錢的事也是一樣的。周末,我收到了老同學的電話。他說了一大堆他的時日不好過,說家里人生怕他做的事不地道,他也不知道未來該怎么走。
畢竟是同學,我想著好歹也是謙虛的學生黨,就答應了借他一點錢。于是下午,我就趕到他的公司,把錢交給了他。
這筆錢不少,足以買他一個月的開銷。他看著這筆錢,深深地鞠了一躬。
不過,接下來的事情就讓我心煩意亂。
老同學得到錢后偷了懶,沒繼續找到其他渠道賺錢,而是在家吃喝玩樂。又是買游戲機,又是打游戲,看著他這樣的狀態,我就想,如果不是因為他,我這筆錢自己肯定用得更合適。但是,現在說什么也沒有用了。
而且借出去的錢,在回收的時候也是讓人頭疼的問題,萬一出什么事,又將成了大麻煩,不知道會不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什么影響?
再說了,也有一些借錢的人都是帶著空口求人的口氣,就是那種張口就問的,這種人要不要借錢給他,是值得深思的。
我還沒有借出太多錢,但是已經感到很累。我開始懷疑,做人不應該是要有原則嗎?做一些事情,應該不僅是考慮眼前利益吧?
我調整了自己的心態,對早期要借我錢的同事,我婉轉地拒絕,嚴肅地告誡他們去找銀行,去問中介。
對那些都不說原則卻一個勁兒地蹭我的人,我視而不見,也不回復一句話。
這樣做,雖然有點心痛,但是每次把錢借給別人,看起來自己像是橋梁,其實卻是輸送管道,你們不覺得嗎?
我換工作了,一個月之后,一個很抱歉的電話打到了我手機上。
是老同學打的廣告,在大街上發現了我,又用急促的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