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舞臺上,我們常常扮演著各種角色,有時候,連自己也分不清哪個才是真實的自己。
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個善良、熱心的人,總是把“幫助別人”掛在嘴邊,然而最近發生的一件事情,卻讓我突然覺得自己是那么的虛偽。
那是一個早晨,我像往常一樣走在去上班的路上。路上的行人匆匆忙忙,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生活奔波著。
我一邊走著,一邊想著今天的工作安排,心里充滿了對新一天的期待。
就在這時,我的手機突然響了起來。我拿出手機一看,是一個很久沒有聯系的朋友打來的電話。
我猶豫了一下,還是接起了電話。朋友在電話里的聲音聽起來很焦急,他說他遇到了一些麻煩,需要我的幫助。
我心里一緊,連忙問他發生了什么事情。朋友說他的車在路上拋錨了,他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他希望我能過去幫他一把,把他的車拖到附近的修車廠去。
我聽了朋友的話,心里有些猶豫。一方面,我很想幫助他,畢竟我們是朋友,而且我也一直說自己是個樂于助人的人。另一方面,我又覺得很麻煩。我今天的工作很忙,如果我去幫他的話,肯定會耽誤很多時間。而且,我也不知道該怎么把他的車拖到修車廠去,萬一在路上出了什么事情怎么辦?
我在電話里沉默了一會兒,然后對朋友說:“我現在有點忙,可能過不去。你能不能找別人幫你一下?”
朋友聽了我的話,明顯有些失望。他說:“我已經找了很多人了,但是他們都有事,走不開。我實在是沒辦法了,才想到找你。”
我心里有些愧疚,但還是堅持說:“我真的很忙,不好意思。你再想想別的辦法吧。”
朋友無奈地掛了電話。
掛了電話后,我心里很不好受。我覺得自己很虛偽,明明口口聲聲說要幫助別人,但是當別人真的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卻退縮了。
我想起了以前自己說過的那些話,那些充滿了熱情和正義感的話,現在看來,都顯得那么的蒼白無力。
我一邊走,一邊想著這件事情,心里充滿了自責。我開始反思自己,為什么我會變成這樣?為什么我不能像以前一樣,毫不猶豫地去幫助別人呢?是我變得自私了嗎?還是我只是在嘴上說說而已,從來沒有真正地把幫助別人當成一種責任?
我想起了小時候,那時候的我是多么的單純和善良。
每當看到別人有困難的時候,我總是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
我會幫鄰居奶奶提東西,會幫同學解決難題,會在路邊給乞丐一些零錢。
那時候的我,覺得幫助別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從來沒有想過要得到什么回報。
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似乎變得越來越世故和冷漠。我開始在乎自己的利益,開始計較得失。
我不再像小時候那樣,毫不猶豫地去幫助別人。我總是會在心里權衡利弊,考慮自己會不會吃虧,會不會浪費時間。
我甚至開始懷疑別人的動機,擔心自己會被別人利用。
我不知道自己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變成這樣的,也不知道該如何改變自己。
我覺得自己很迷茫,很無助。我想找回那個曾經善良、熱心的自己,但是我不知道該從哪里開始。
就在我陷入沉思的時候,我突然看到路邊有一個老人摔倒了。老人躺在地上,痛苦地呻吟著。周圍的人都在圍觀,但是沒有人上去扶老人一把。
我心里一陣猶豫,我不知道自己該不該上去扶老人。我想起了那些因為扶老人而被訛詐的新聞,心里有些害怕。但是,我又覺得自己不能就這樣看著老人躺在地上不管。
最終,我的良心戰勝了恐懼。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