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關虎的首肯后,信使滿心歡喜,旋即放飛信鴿,向寧遠鎮的方全傳達佳音,洪興軍已允諾援助。
方全接到這飛翔的喜訊,心中大石落地,對遲勛愈發恭敬,并誠邀其擔任軍師之職,意在日后洪興軍中,能有遲勛這等智囊輔佐。
隨后,方全率領麾下六萬叛軍撤離寧遠,舍棄清源基業,全體向白爍城遷徙。
方全麾下六萬叛軍,主要由清源鎮的本地人構成。
他們前往白爍城并非孤身前行,而是拖家帶口,將家眷一并納入行伍。
這樣一來,人數便遠遠超出了六萬,總數激增至二十余萬。
如此龐大的隊伍,其中不乏老弱婦孺,加之還需攜帶鍋碗瓢盆、被褥行囊等生活必需品,行進速度自然難以迅速。
不久,董志與安欽山的先頭部隊便追上了方全軍,雙方隨即展開激戰。
往昔,方全軍的戰斗力并不出眾,將士們缺乏決一死戰的勇氣,往往視情況而定,能戰則戰,不能則退。
然而,在當前的遷徙背景下,面對敵人的威脅,六萬將士卻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斗志。
他們無一選擇逃避,皆舍生忘死的奮勇殺敵。
究其原因,昔日作戰,將士們即便戰敗逃離,也無需承擔嚴重后果,因為叛軍的軍紀本就松散。
但如今,他們的身后是家人,一旦怯戰,死的就是自己的親人。
帶著家眷作戰,雖增添了負擔,卻也讓將士們的心更為堅定——唯有死戰到底,方能保護身后的家人,退路已不復存在。
方全軍展現出了超乎常人的戰斗力,將安欽山和董志的先頭部隊打得落花流水。
面對此局,董志與安欽山商議后,決定厚著臉皮求助于周百元,他們派遣信使前往圣羅城,懇請周百元出兵相助。
周百元對董志二人心存怨恨,本不愿相助。
但考慮到方全若投奔洪興軍,將極大增強其實力,對自己構成更大威脅,他不得不暫時放下個人恩怨,與董志二人合作。
周百元從圣羅城發兵攔截方全軍,而董志和安欽山的軍隊也從后方追擊。
方全軍瞬間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就在這危急關頭,關虎率領銳金堂從白爍城出發,前往圣羅城接應方全軍。
關虎剛啟程不久,趙玄與蕭方便率領洪興軍主力追了上來。
關虎初時以為他們是來攔截自己的,但一問之下才知,趙玄與蕭方其實是想隨他一同前往圣羅城,共同接應方全軍。
盡管蕭方與趙玄仍認為此舉不妥,但關虎堅持己見,他們只能支持,既為了維護內部團結,也是擔心關虎的安全。
段天揚收到的戰報就是方全軍已歸順己方,并突襲了董志二人的老巢寧遠鎮,迫使其從白爍城撤退。
這一消息讓段天揚緊繃的心弦瞬間放松了大半。
方全軍的行動,無疑是在周百元聯軍背后插了致命一刀,西關之戰的勝負天平已然傾斜,他的后顧之憂也得以解除。
田野被抓的第二天中午,金軍派遣使者造訪欽巴部落,邀請段天揚于次日清晨下山商談。
午后不久,金軍又向欽巴部落運送了一批糧食,量雖不大,卻也足以支撐洪興軍數日之需。
次日清晨,金軍全軍出動,在山腳嚴陣以待,同時于山腰搭建了一座簡約而莊重的臨時營帳,專為此次和談而設。
營帳選址遠離金軍陣地,此舉無疑彰顯了金軍對和談的真誠與重視。
段天揚應約下山,考慮到對方的禮遇,他僅率盧鏡緣、花朵兒及十余名洪興軍前往。
為避免不必要的誤會,雙方士兵均自覺保持距離,駐守于營帳之外。
段天揚一行三人步入營帳,